读乐亭:记皮影艺人谢恩普

一、童年与皮影结缘

谢恩普,乐亭县闫各庄镇大尖坨村人。1937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全家6口人,仅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6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抛下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难。万般无奈之下,祖母就带着他去东北长春的叔叔家投亲。

谢恩普自幼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到长春后,很受大人们喜爱。祖母爱看皮影,他就每天主动地陪奶奶去影社看影。一到影社,他就被影戏里亲切的乡音乡韵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深深吸引,对幕后把线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很感兴趣,看得目不转睛,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小影迷,与皮影结下了缘。

由于每天陪着祖母去看影,慢慢地和影社的人们也混熟了,大家也很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影迷。1951年谢恩普14岁时,他不光陪奶奶看戏了,每天一到影院,就和另一个小伙伴主动地去帮皮影社干活,收门票,搬影箱,送茶送水递手巾把。影散了,二人就去台上比划影人,还把影卷借回家,一字一句地背。当时的领班人孙品清、刘作信、陈树森看到这个小孩如此勤快,有眼里见,也看出了这个小孩对皮影的情缘。一天,陈树森、刘作信对他说:“孩子,你愿意跟我们学就来影班吧!”谢恩普一听,甭提多高兴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啊,马上磕头拜师说:“二位师父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师父的期望,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从此,谢恩普就成了皮影班中的一员。皮影行的老一辈都说:“没有童子功,就练不出箭杆王”。为了练就一身硬功,他每天除了在影社干杂活,还要刻苦地学习本领。每天天不亮,就悄悄起床,到外面练习发声,练唱腔;大家起床后,他又和大家一起忙里忙外;晚上大家休息了,他一个人还在比划影人,背诵影卷。平时演出,一有空闲,他就跑到师父身后,一招一式跟着学,毫不含糊,遇到难度大的动作,反复向师傅请教。学艺的过程有多苦,人前的汗,人后的泪,点点滴滴只有自己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父的指点下,经过自己一年的努力,一个会说会唱、文武双全的小演员,出现在了表演厅里,正式登台献艺。那年他只有15岁。

二、风雨度春秋

正式登台演出半年后,哈尔滨成立了皮影班,影班从孙品清影班请了一批演员去哈尔滨,谢恩普在其中。但是因为岁数小想家,在哈尔滨仅呆了三个月就和祖母一起回了乐亭老家。1953年春天,恰逢乐亭成立工农影社,在全县各片演出,在汤家河地区的董玉龙听说谢恩普干过这个行当,在长春、哈尔滨见过世面,就把他找了去。后来卢龙的同行又把他挖去一年。1954年秋,乐亭工农影社的邱良贺和崔荫森知道谢恩普是棵好苗子,又把他从卢龙要了回来。但是1955年秋又被卢龙挖走,直到1958年才返回乐亭。那时谢恩普已是生旦净末丑样样精通,能掌控后台的重要角色。文化革命期间,皮影社解散,谢恩普只好回家务农。

谢恩普虽然生在农村,但多年在外从事影业,对农活却一窍不通,再加上三个孩子又小,妻子身体不好,还有年迈的老母亲,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十分拮据。而谢恩普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所追求所喜爱的皮影事业,每天仍抽时间练唱腔,练手功,看影卷,他盼望着有一天文艺界的春天会来临。

1973年,县里组建新皮影团,谢恩普作为有经验的皮影操作师,被召回去参与新团组建工作,着手培训新学员,然后到全县及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学员孟令华、邵彩云、云梦元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1977年,谢恩普又被秦皇岛皮影团要了过去,并转为国家正式职工。至此,在舞台上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公正的待遇。

1979年,乐亭县皮影团骨干力量缺乏,就把他从秦皇岛调了回来,主要从事培训新学员的工作,为我县皮影文化培养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让“中国皮影之乡”后继有人。如1982年参加培训的王志刚、梁素芝、肖艳菊,1993年的沈小海、李海滨、常淑娜、杜振江这些骨干,如今都成了我县皮影团栋梁。

活灵活现的皮影表演,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欢乐。其实,皮影艺人背后也非常辛苦。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艺技能,他们要不断地刻苦学习。他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每逢节假日,大家都放假休息的时候,也是艺人最忙最累的时候。从干这个行当起,谢恩普就没有在家过上一个团圆年。每年的春节,当万家灯火,阖家团聚的时候,艺人们还正在舞台影窗上把他们精湛的表演奉献给广大观众。1961年春节,谢恩普的皮影团大年三十去沈阳演出,一去就半年没有回家,跑遍了辽宁的大小城市。

平时文艺下乡是皮影团的一项重要工作,不管是酷暑严冬,皮影团就像一颗闪烁的小星,活跃在广阔农村。

农村条件差,炎热的夏天,灯光直射头顶,照得头皮发烫,蚊叮虫咬,头上身上鼓起一个个大包,寒冷的冬季,没有取暖设施,演员冻感冒、手脚生冻疮是常有的事。直到现在,每年冬天他的气管炎病都要发作几次,风湿病也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不便。

40年的艺术生涯,谢恩普亲眼见证了乐亭皮影的兴衰起伏。他付出了太多艰辛,也收获了荣誉。1990年荣获河北省皮影汇演个人三等奖,1995年荣获国家皮影汇演荣誉奖。

三、灿烂的晚霞

1996年初,谢老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工作岗位,告别了陪伴他40年的影窗、影人和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退休回到了老家大尖坨。退休后的谢老,人回了老家,离开了专业的舞台。但是他心中舞台却没有谢幕,还时刻挂念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皮影事业。经常和同事、学生询问,了解团里的情况,关注着皮影团的传承和发展,以延续他的梦想。同时,还用高超的表演技艺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1996年,滦南县皮影团接到去北京大使馆为外国友人演出的任务。特聘请他代表滦南县皮影团去北京献艺,演出的“刘瑞莲救驾”受到外国朋友的赞扬。

2004年,年近古稀的谢老受国家重托,走出国门,去葡萄牙演出《刘瑞莲救驾》,用他魔幻般的精彩表演,征服了葡萄牙的观众,为国家增了光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的谢老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他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音机不离手;他更关心我县皮影界的未来,当听到2013年我县皮影团先后赴韩国、瑞士、西班牙演出的消息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