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我国古老传统节日中的五大庆贺节日之一,也是仅次于春节、端午的又一个大型节日。
中秋节源起于先秦时期的“天事祭月”。纣l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帝王的天事祭祀。祭日在春,祭仪设在早晨;祭月在秋天,祭礼晚上举行。民间八月十五日拜月、赏月兴于唐代,形成节日则在宋朝以后。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秋节已不仅限于汉族,它现在实际上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秋月“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由于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办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团圆”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面压上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之意。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
如今,民间中秋佳节,家人团聚,于夜晚月升之时,摆上瓜果月饼,饮酒赏月,赋有诗情话意,实为节日一大乐事。全国各地民风不同,赏月游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广西侗族的“行月”和云南阿细族的“跳月”各具民族特色。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初升之时,广西侗族民间的芦笙歌舞队伍便笙管齐鸣、载歌载舞,邻近的山寨之间聚集到一块赛歌赛舞,非常热闹。在云南阿细族,节日入夜,村村寨寨,不分男女老幼倾族而出。全族集会,歌舞如潮,姑娘们柬腰披纱,美丽动人;小伙子头缠布带,俊朗透逸。互相倾慕的青年男女对唱情歌,表达爱慕之意。许多青年正是在“跳月”之中欢而生情,最后结为终生伴侣。与此相仿,既是赏月娱乐,又是青年恋爱交游的中秋节俗,还有贵州苗族的“闹月”与广西壮乡的“歌墟盛会”。届时,俏女俊男,对歌邀舞,抛情洒意,于交游之中寻找意中人。
有意思的是,古人几经选择,最后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其中深含着“天地人和”的科学哲理。古代人当时并不懂得气象深奥的科学,但对中秋节日的选定,却显现出古人对气候学已相当重视并且有初步认识。一年共有十二个月圆之夜,只有八月十五月儿最圆、最明、最亮,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晚,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阳照射的光线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这一天晚上月球的光面又圆又大,称为“满月”,亮度也大,皎月如同白昼。此时又置夏秋交替的气候过渡时期,大气环流处于调整之中,南方暖湿气流热力减弱,已逐渐退出大陆。而北方冷空气还在孕育过程当中,势力还不够强大,来不及南下影响。副热带高压气候的形成,多是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同时在这种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较少,大气透明度高,故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线比较集中而且明亮,从地球上看此时的月亮格外清晰明澈。所以,选择八月十五日为赏月的吉日良宵,是十分科学的。因此,中秋赏月久盛不衰。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唯独在提到“中秋节”的时候,有人要加个"佳”字,说是“中秋佳节”,这“佳”字加得有理。
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故日"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 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这时候,月亮虽然同样逢十五而圆,与别的月份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因为秋高气爽,空气浩洁,所以这时候的月亮显得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丽。正如清明要踏青,扫墓,端午要挂艾,喝雄黄酒, 重阳要登高一样, 穴月、拜月也就成为中秋节的特色。“花好月圆人长寿”,这月圆是团圆的象征。在这月亮看来是最圆,最明亮,最美丽的日子,人们llI就把它作为“团圆节”,集中地表达对全家团圆的愿望。
中秋节之成为“佳”节,还在于月亮有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这是我们祖先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对于月亮中的月影所发挥的丰富想象。比如传说唐明皇于八月中秋节曾梦游月宫,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此后人们就认为月中有宫,名“广寒宫”。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更说广寒宫“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把月亮夸说得更美了。又如传说月宫还有美丽的“嫦娥”,她原是古代传说中人物后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来吃下就飞到月亮中去了,这就是最早见于《淮南子》的“嫦娥奔月”的著名故事。一说嫦娥由帝喾的妃子常仪演变而来。常仪善占月亮的晦,朔、泫、望。所谓月宫,就是嫦娥的住处。又如传说月宫有桂树,有个名叫吴刚的,是汉朝时候人,因学仙而有过失,被贬到月宫中砍桂树。晋人傅咸又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陆游说:“月兔捣霜供换骨”。有一首《中秋月》诗则云:“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这就是传说月宫中还有小白兔和癞蛤蟆,所以,月亮又称“兔魄”,月宫又称“蟾官”,月光又称“蟾光”。“蟾蜍”有时也作月亮的代称。汉代张衡还说蟾蜍是嫦娥奔月后变的。我们祖先的想象力真丰富。
旧时中秋节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吃“团圆饼”,这团圆饼就是月饼。它先用来祭月,然后当夜由全家分食,是讨“团阐”约吉利。祭月必在月亮升起后举行,于露天设案。有的地方,所用供物有月饼、瓜果、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等,还有执着捣药的杵,象人一样站着的玉兔,人称“兔儿爷”。祭拜寸,因月屈阴,有的地方是妇人先拜,男人后拜,有的地方还有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毕,一家还要吃“团圆酒”、“赏月饭”。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人也必须回来“团圆?。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在这一天也是不好过的,它与年关一样,债主照例也要上门索债,负债的人哪来过节的兴致呢?《都门杂咏为咏得真切:“中秋佳节月通宵,债主盈门不肯饶;老幼停杯声寂寂,团圆酒饭在明朝。”佳节不佳。这在我国新社会,早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