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和腊八粥
有关“腊八”举行“大傩”活动的记载,汉代以后就很少见了。
代之而起,流传至今的习俗。则是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始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它起于何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从民间传说中也可见一些端倪。
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说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这一习俗随着佛教的传开,在民间也越传越广,到了宋代,似。
乎已成定俗。如宋朝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一书中已有这样记载:
每年腊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二‘·…”当时还有“今朝佛粥相馈增,更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
宋时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一书中也记载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v、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据说,当时杭州有名的大刹天宁寺内,所制的腊八粥更是别开生面。寺僧们将每日所剩下的饭食晒干,收藏在专门存放剩饭的“栈饭楼”内,积攒一年,到腊八这天,回锅煮成腊八粥,分给信徒们吃,称为“福寿粥”或“福德粥”。此处不仅提到寺院做腊八粥,而且提到“人家”也就是百姓,对做腊八粥也很讲究。宋代人过“腊八节”和吃腊八粥已很Li遍,是有充分根据的。
不过,这种把释迦牟尼和腊八粥联到一起的说法,与历史事实是有矛盾的。如《魏书·释老志》、《集说诊真》等古籍中,都记载说释迦牟尼乃是“二月十五日而入涅架”;《隋书·经籍志》也说释迦牟尼是“二月十五日去世”。释迦牟尼乃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伟大。历史人物,这些记载当是可靠的。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在今尼泊尔境内,是和我国孔子同时代的人,释迦牟尼乃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上面这些传说,可能与佛教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释迦牟尼的尊敬,有极大的关系。
代之而起,流传至今的习俗。则是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始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它起于何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从民间传说中也可见一些端倪。
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说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这一习俗随着佛教的传开,在民间也越传越广,到了宋代,似。
乎已成定俗。如宋朝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一书中已有这样记载:
每年腊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二‘·…”当时还有“今朝佛粥相馈增,更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
宋时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一书中也记载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v、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据说,当时杭州有名的大刹天宁寺内,所制的腊八粥更是别开生面。寺僧们将每日所剩下的饭食晒干,收藏在专门存放剩饭的“栈饭楼”内,积攒一年,到腊八这天,回锅煮成腊八粥,分给信徒们吃,称为“福寿粥”或“福德粥”。此处不仅提到寺院做腊八粥,而且提到“人家”也就是百姓,对做腊八粥也很讲究。宋代人过“腊八节”和吃腊八粥已很Li遍,是有充分根据的。
不过,这种把释迦牟尼和腊八粥联到一起的说法,与历史事实是有矛盾的。如《魏书·释老志》、《集说诊真》等古籍中,都记载说释迦牟尼乃是“二月十五日而入涅架”;《隋书·经籍志》也说释迦牟尼是“二月十五日去世”。释迦牟尼乃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伟大。历史人物,这些记载当是可靠的。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在今尼泊尔境内,是和我国孔子同时代的人,释迦牟尼乃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上面这些传说,可能与佛教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释迦牟尼的尊敬,有极大的关系。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