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黄泥鼓舞)

2013-10-11 0 反馈

瑶族长鼓舞.jpg

小长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小长鼓舞是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地。舞者在唢呐伴奏下,手握长鼓边敲边舞,因其鼓形较小,为区别于瑶族另一支系排瑶的“长鼓舞”,而称“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有“七十二套路”之称,主要有“盖新房舞”和“造鼓舞”。

盖新房舞以“莲花盖顶”、“漂洋过海”、“金鸡展翅”等动作表现“寻屋地”、“挖屋地”、“砍木”、“上梁”等盖新房的全过程。

造鼓舞的基本动作有12 个:寻鼓木、砍鼓木、量鼓木、架马、锯鼓木、刨鼓木、挖鼓心(又称“钻天钻地”)、斗鼓木、修鼓木、听鼓、封鼓、谢礼等,表现了祖先“造鼓”的全过程。

长鼓是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小长鼓舞是过山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它是瑶族举行“还盘王愿”祭祀祖先盘王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黄泥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黄泥鼓舞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罗香乡的“坳瑶”聚居地区,是很有地域特色的瑶族长鼓舞。

跳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祭祀活动多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的。

黄泥鼓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腰部细长,母鼓腰部粗短。打黄泥鼓时要用黄泥浆涂在鼓皮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

跳黄泥鼓舞的都是男子,分别持公鼓、母鼓表演。过去是一只母鼓配两只公鼓,后来演变为一只母鼓配多只公鼓。

跳黄泥鼓舞时,以母鼓为轴心,公鼓围着母鼓绕圈。舞蹈中,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应和母鼓点而敲打的。因此,跳母鼓者通常是寨子里的老艺人。

在跳黄泥鼓舞的过程中,还加入唱盘王歌的内容,由一歌师带领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女,在吹奏木叶的几个妇女的陪伴下,边唱边绕着舞队缓步而行。歌曲内容为反映祖先来历和劳动生活的情景。

黄泥鼓舞如今已逐渐向文艺表演形式发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