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传统中国民居,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红楼梦》

不知别人怎样想,我觉得《红楼梦》的物质世界构成当代读者的阅读障碍。不说服饰、器物,即以最简单的作为故事展开的空间背景的贾府为例,今天的读者,有多少人看过上面这段文字后,可以大略想像黛玉进的院落的样貌呢?更何况许多传统中国民居建筑,并不仅仅提供一个人物活动于其间的物理性空间而已。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家庭成员的辈分、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建筑空间的布置与安排,而这样的排布又体现、肯定和强化着既有的等级和秩序。

《图说中国民居》,[美]那仲良 著,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