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编手工艺需要得到传承

我们的故事从竹子开始讲起,从儿时竹林玩耍的纯然,到繁华都市的彷徨,内心的选择与勇气,让我们再次选择回到过去,那是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最近的地方,如果再错过,我们也许一生都不再相遇。

在人们的印象中,竹编制物,实在是普通。而这个普通是指并不稀奇而司空见惯的。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在900多年前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竹编织物的出现亦是如此的频繁,从竹墙到竹窗帘,竹遮阳伞,还有屋内数不胜数的竹器物,竹斗笠,竹篮等等。而发展到后来的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瓷胎竹编于清光绪年间,当时主要用做皇室贡品。

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世界上竹林分布最为密集和种类最多的区域,不能不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泽;万物有灵,植物有其,竹材作为一种自然材料,具有永恒性,同时是一种可循环速生植物,低碳环保材料。这就为自古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哲学的人类发挥其智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我们先人从竹子中得到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一种材料,能做成什么样的物品,其实材料已经告诉了答案。竹材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答案。无论我们身处任何年代,竹子的本质是永恒的,竹子与生俱来的天然柔软弹性,注定了编织是其最后呈现的方式,从古至今,从未违背这一自然规律。数千年来,古人根据竹材制作了竹器物,现在,我们也依然根据竹材的特征制作竹器物。

不同竹子,直接造成各地竹编工艺的明显差异化,也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竹编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国内竹编原材料主要为以四川的慈竹、和长江中下游的毛竹为主。

而慈竹节长,自然纤维出色,柔软性极佳,是精细竹编的主要原材料,是制作瓷胎竹编的上好材料。国内精细竹编工艺主要以盛产特长节的慈竹西部四川为代表的瓷胎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节慈竹,全部工序为手工操作,首先制作出精细的竹丝,并且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头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瓷胎竹编产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十分致密,同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能够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耐水可清洗。

成都邛崃平乐古镇是瓷胎竹编的产地,这里山水旖旎、人杰地灵,漫山遍野及叠翠葱绿的竹林,为发展竹编工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都瓷胎竹编历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它集中了中国瓷器和传统竹编工艺的优点,使这种产品非常具有东方情调。用竹丝编织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这些产品,设计新颖、以竹作画、技艺精湛、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尤其是瓷胎竹编中的酒具、茶具、花瓶及文房用品更是弥漫着淡雅清新的东方气质与文化,瓷胎竹编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深受海外市场的青睐。

瓷胎竹编精选邛崃山脉的健壮慈竹为材料,经过刮青、选料、抽丝、烤色等十余道精巧工艺,加工成粗细不同、轻薄柔软、色泽光亮的竹丝。根据用料的不同,粗细各异;细者能在3厘米的长度编进150根篾丝,其工艺精湛可见一斑。一件好的竹编作品,我们从一根竹丝开始。

细如发丝,薄如蝉翼,是巧思,更是绝技历经10道余手作工序精细筛选,方得竹编所需之上乘良材。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瓷胎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一件瓷胎竹编工艺品的完成达到30多道工序,少则半月、多则数月,而且每道工序精细严密,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

在工艺方面,我们努力还原传统工艺,通过师傅历经10余道手作工序精细操作,得到竹编所需之上乘良材; 提到竹子,我们已经不再稀奇了,但并不代表我们了解它、理解它,并且做到对竹子足够的尊敬;尊敬是我们对竹的信任,是对竹的理解,是对竹的喜爱,更是对竹物尽其用顺其自然的前提所在。

无论我们怎样来定义竹子,或者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如果使用竹子我们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

(1)竹天然的柔软性

(2)竹天然的舒适触感

(3)竹天然的透光性; 这是对竹的尊重,更是一件优秀竹制作品的前提条件。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这浮躁的社会,能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它,并且喜欢上它,而不是为了竹而竹,我们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十成的竹,九成的工艺,留下一成属于它独有的自然与朴素;我们无需十全十美,因为生活本然如此,给自己一点点信心,执着的坚持,无所谓成功与失败,我们希望并在乎的是一路走来的过程。

困难压力时刻伴随着我们,但我们始终坚持那一份梦想,始终带着一种对竹子的尊敬,吃饭竹编手工艺的传承,因而我们知道身上的重任,也正因为此,我们选择坚持,在创新的路上,我们也还要继续前行。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