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的面具舞习俗

作者:桂婷

居住在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县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举凡各山寨都有木刻面具。(相邻汉族人称其为鬼面子、脸壳子)而白马藏族则称为“朝格”(意为变幻男相,为变幻女相,男相面具和女相面具又统称为朝格)。文县、南坪的白马藏族村寨,每村有5—6个面具不等。由“会首”(保管面具和负责主持当年朝格活动的人家)统一保管。而平武的白马藏族村寨几乎每家都有面具,且一年四季挂在门的左右侧。

白马藏族的面具制作大致有五个过程。1、选材料:材料多为杨木、锻木、羊角树、麻柳木等。2、粗加工:将木料锯成一尺五左右的段木,然后从中心一分为二改开放在阴凉处。有的还要将段木用盐水煮一昼夜后捞出阴干待用。3、雕刻:在白马藏区没有专职的雕刻艺人,多为农人所兼。朝格面具的造型,无论男相还是女相均为人面造型。男相的五官均采用夸张手法,青面獠牙、威武怒目:女相则丰腴秀美、谦和,面带微笑,如同唐代女人。4、打磨:刻出来后,先用粗砂纸打磨、再用细砂打磨直到光滑精细。5、上色:颜料一般采用彩色矿石粉、水彩、广告色或金粉等。牙齿、眼缘用白色、嘴唇鼻子、耳朵用红色;眼仁、胡子、眉毛用黑色;两腮用绿色;下巴、眼圈、额头蓝、黄混用;头冠用各色调配使用,此为着色之大概。上完颜料待阴干后还要着两次清漆。着色绝非艺人凭空想象,而且都具一定的象征意义。白色是祥和宁静的象征;红色是威严权力的象征;绿色表示温顺善良;黑色表示威武;黄色表示庄严。有的面具则不上色,保持木料的原色。6、开光:开光是赋予面具以神性的关键一环。开光一般在冬天农闲时择日举行,或是跳面具舞节日前一夜进行。人们把面具拿到庙子里,将其放置于神龛,全村男人(女人不能参加)齐跪于此,由苯波巫师、或道拜巫师或村里具有较高威望的长者主持。杀鸡、宰羊、念咒、再将宰杀的羊和鸡的第一滴血,沾在烧纸上,同柏香一起点燃,在所有面具上绕三下,然后依次道出面具的神名,村中男人齐叩首三次。齐吼“呕哎”三声,这时的面具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面具了,而是附上了神的威力,成了威震八方,随意不敢怠慢的神头。这种仪式无疑是请神将其智慧和恩泽灌注到面具的造像之中、这时神的灵性才真正进入到神像象征的物体内,使其含有神性的面具具有向善人施以智慧、恩泽,向坏人恶鬼施以震慑、驱赶的功能,成了镇宅、守财、保佑全家平安的护法神,所以任何人触及已经开光的面具时都要先进行柏香熏身的净身仪式。

每当到了正月初五(平武白马、木座等乡舞朝格面具的时间),正月十三日(文县、南坪县舞朝格面具的开始日、一般于正月十八结束)白马藏族将面具集中到一起,由村中的藏族男子(禁止本村汉族和藏族人赘者参加),若干人将面具戴在头上,按传统动作,到各家各户,村头寨尾进行舞蹈。男相舞者反穿皮袄。后腰间扎一羊皮卷成的尾巴,略微上翘,背上塞一团干草,形似驼背,着黑裤子,脚蹬自制皮靴,左肩到右腋斜背一串大铜铃,左手持剑,右手拿一牦牛尾。女相(两个)则身着鲜艳的对襟连衣百褶裙,腰系红腰带和精致的铜板带,铜板带上挂一大串叮当作响的铜饰品和两条花毛巾垂于两髋骨处。舞者的下颚、脖子都用锅底灰抹黑,让人认不出舞者,只要舞者一戴上面具他便是神的代言人。舞者全由身强力壮的男子充当。他们在锣鼓钹钗的伴奏下迈着憨实的脚步,动作简单古朴,多重复。走家串户,到了任何一家都要以大碗青稞酒、大盘肉食款待舞者及所有随行人员。各家都要在香炉里点上蜡烛。当头带朝格面具的舞者到了谁家的家门口时,这家要点燃大把的柏枝在门槛上熏绕数次,再将舞者迎人家中。目的在于,一则一年的邪气、晦气将要被逐去。牛尾一扫,小鬼就跑,长剑一挥,恶鬼胆怯。二则来年的福运也随朝格师进人到家中。各家按其自己家境的好坏,给朝格师赏白面馍2一4个,肉食2-5斤,酒5-10斤,平时吝啬的人家这时也会变得出手大方的。有的家庭生了小孩或几天、或满月、或周岁,遇到朝格师进屋更是大吉大利,经协商将小孩象征性地送给朝格师,意为从当日起朝格便是孩子的保护神,并且一直保佑到十二周岁(满一轮属相)东家还要给第一个进屋的男相面具和第一个进屋的女相面具挂红(一至三尺的布或绸缎,有红色,黄色,也有绿色),东家要亲手缝到朝格面具的后脑勺上,并让所有的朝格师抱一下孩子。孩子轮到最后一个朝格师再反传回到第一个朝格师的手中时,他还要说几句吉言。如是男孩,希望他长大后象格萨尔,是女孩则希望长相象观音。说完后还得给孩子起名字。当这个小孩健康成长到十二周岁时,东家仍然选择当年朝格师进入家口的时间举行答谢宴会。孩了一定得在场。家里要以美酒佳肴以及丰盛的食品招待朝格师,并宰一只羊或两只鸡,请巫师在祖先神位前祭祀。祭毕东家又得给朝格师挂红。家境好的则给每个朝格面具挂红,如果家境差就分别只给第一个男、女画具挂红。孩子要在朝格师面前跪下叩头以表示感谢保佑之恩。

白马藏族的朝格信仰习俗始于何时、源于何地,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信仰习俗是非常古老的。它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巫舞。巫舞即从原始祭祀舞蹈发展而来,最初的白马藏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瘟疫等现象无法解释。总觉得这是神鬼的作用,因而他们戴上假面具,作为神的代言人,为人们禳灾除邪。起初很可能是巫师戴着面具进行祭祀,久而久之这种别具风格的祭祀方式广泛地被广大民众采纳,成为了民间性的一种自娱性原始宗教舞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