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元辰”“端日”,即一年中第一天。我国古代“元旦”时间不一。夏为正月初一,商为十二月初一,周为十一月初一,秦为十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诏令邓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确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从1912年开始,普遍使用公历,才把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把五月初五定为“夏节”,把八月十五日定为“秋节”,把冬至定为“冬节”。春节是我国汉族最重要节日之一。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早在宋代,这天朝廷要办元旦大朝会。皇帝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朝贺,并赐宴群臣;民间则“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欢宴,笑语喧哗”。可见,宋代民间的元旦庆祝活动与今天民间春节基本相同。庆阳过年特别隆重,人人恪守“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古训,费时月余,倾其所有,办年过年。“腊月穷汉比马快”从“腊八”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