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族梆梆会?梆梆会有什么仪式?
“二月里到了二月二,青龙抬头吐水来;万石金籽土里埋,风调雨顺丰年来。”这是一段青海家喻户晓的社火词。二月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青海多地尤为盛行。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青海许多村镇都要举行庙会,擂台赛、交流会等。特别是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中国唯一的土族聚居县——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热闹非凡。在每年的这天,除了传统的活动外,对于互助县很多土乡的人来说在这一天不仅是二月二,更是一个庄严、神圣的日子。这一天村民们都将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载歌载舞地迎接一年一度的土族“梆梆(当地人念biang)会”
“梆梆会”是一项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间群众性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从明万历八年开始延续至今,经久不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仪式过程中法师跳神时手持单面扇形羊皮鼓,边舞边用木棍敲击鼓面,其声“梆梆”作响而得名。
“梆梆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0.6米深,寓意为33天界和18层地狱。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幡绳两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
仪式正式开始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跟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开始跳神。法师跳神一般约两三个小时。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魄来敬神。所以每到“梆梆会”时节,当地人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
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禳灾避祸。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
据悉,2007年6月土族“梆梆会”已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