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酒文化:是精粹还是陋习?
酒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已经出现了数千年,酒不仅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渗透到了文化之中,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酒文化。
古人饮酒
酒在古代有着浓墨重彩的地位。豪放的李白吟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心情愉悦的杜甫作出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句子,而对离别十分伤感的柳永则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
酒在古代是十分文雅的,是抒发情感的工具。
《礼记·玉藻》中提到: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弟子规》中也有这样一句: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所以说,古人饮酒是非常节制的,尽量不会让自己失态。
今人饮酒
如果说酒在古代算是好东西,那在现在可就真不是好东西了。多少交通事故源于酒驾,多少家暴的产生源于酗酒,多少健康问题源于过度饮酒。
如今的酒文化啊,不叫酒文化了,叫“酒桌文化”。古人饮酒,或是豪情,或是喜悦,或是忧伤。今人饮酒,大多都不是这样了。
是兄弟就干了这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价值观?喝酒多少居然跟兄弟情深联系到一起了。所谓“感情深,一口闷”。什么是酒桌文化啊?无非就是想方设法劝别人喝酒。喝了酒就是兄弟,不喝就不够兄弟。这兄弟还比不上一杯酒,也忒廉价了吧。
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需要一杯酒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我确实看不起。为什么需要别人来看得起你呢?你自己优秀,自己厉害,别人怎么会看不起你?说“不喝看不起我”这句话,其实潜意识里你自己已经看不起自己了。
不会喝酒没关系,就喝一点
有些人确实不喝酒的,非要劝酒,还显得自己十分大度的样子。尤其是劝女性朋友喝酒的,一点变一口,一口变一杯,一杯变一瓶,这种文化不要也罢。
我们这个地方习俗就是这样
我们这就是这样,来了就得往死里喝,不喝就是不尊重我们的习俗。老祖宗都说了,饮酒要适量,不能失态,你们这样是不是忘祖啊?
开车?没关系,就喝一点没事
那确实没事啊,出了事又不是你。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自然是精粹。如今的酒桌文化,陋习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