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节日和习俗德昂族有什么节日
中国的民族有很多,但是世人都熟悉的民族占的比例却很少。能熟悉是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发展比较快。有些民族座落在落后偏远的山区,经济滞后。也有的是因为自然风景优美,开发了旅游商业的,被人们所熟知。
那么,我们一起来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节日和习俗,德昂族有什么节日?去旅行做客时也能略知一二他们的风俗。
德昂族的介绍
德昂族的历史
中国境内约有1.6万(1990年)德昂族;缅甸境内有30万左右的德昂族,并拥有3000千人左右的武装部队“德昂民族解放军”。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德昂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怒江东岸、澜沧江西岸的保山一带,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统治,逐步向西南方向的缅甸西北部迁徙,定居在缅甸西北部及与中国交界一带的深山中。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国一侧居住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缅甸一侧居住在掸邦、克钦邦等地的深山中,与傣族(掸族)、景颇族(克钦族)、佤族等民族交往密切。
历史上,德昂族曾被称为“扑子”、“茫人”、“蒲人”等称呼,自清代起,史籍乾隆《东华录》,光绪《永昌府志》等书根据傣族对他们的称呼并记载为“崩龙”,当地汉族又根据他们妇女服饰的特点,分别把“别列”支系称为“红崩龙”,“汝买”支系称为“黑崩龙”,“汝波”支系称为“花崩龙”。解放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并报国务院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称为”德昂族”。
德昂族有汝旺、汝果、汝峨、汝进、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腊、汝王、汝科、汝别列、干得别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多种支系。而中国德宏的德昂族则自称“德昂”,临沧的德昂族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德昂族的语言
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该民族除说本民族语外,还能讲附近民族的语言,如傣语、汉语、景颇语和佤语等。德昂族的传统节日,德昂族的风俗习惯
德昂族的文
德昂族的文学主要是民间文学,形式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笑话、诗歌等,大部分是靠口头流传下来的,有些是利用傣文或用傣文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记载下来的,这就形成了“古歌”,如《达古达楞格莱标》(古代先民的传说)、《宝葫芦》、《洪水的故事》等。
德昂族的舞蹈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广为流传的是象脚鼓舞。由敲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后面,按一定步法,手势绕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组成外圈,女子组成内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带头击鼓,其他男子跟随,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所剌花纹,绕场欢舞。妇女组成的内圈,排头的女青年击铓锣,与击鼓男青年配合,跟随的妇女亦与男子并排而舞。
水鼓舞:水鼓舞是德昂族所独有的,其步法,形式基本与象鼓舞相同,击敲时把鼓绳挂在脖子上,水鼓抱在胸前,右手持锤击大头鼓面,左手以掌拍小头鼓面,两手相互配合,击出节秦。
佛鼓舞,佛鼓,意为“佛”之鼓,德昂语称“耿冷牙啪拉”,是佛爷(和尚)专门保管,并经佛爷批准才能使用的鼓。用佛鼓作伴奏乐器而跳的舞,叫“佛鼓舞”。
德昂族的音乐
“格楞当”:古老的乐器,在潞江坝的德昂族中保存着一种水鼓,德昂语称之为“格楞当”,水鼓是因使用时需注入一定的清水而得名,一般是用在经三十公分左右,长约七十公分的圆木挖空,两头蒙以牛皮制成。
赛鼓:这是一具长仅七十公分左右,直径仅三十公分左右的小型鼓。这具鼓有它的一段历史。那是好多年前,遮放土司为了表现在他统治下的升平盛世,要在民间举行庆祝,于是通告他所管辖下的民族,村寨百姓,按他所设置的行政平位各制作一具最好的鼓,届时参加比赛,得胜者受奖。德昂族、傣族都用自己的鼓参加比赛,结果最受欢迎的是一具德昂族制作的鼓,由于它制作精良,声音清脆,响亮,博得了人们的赞誉。这具鼓被土司留作纪念,仍保留在遮放傣族群众家中。
德昂族的取名文化
德昂族习惯于按属相和排行给孩子取名,也使用汉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光(龙)、沙(蛇)、牙(马)、麻(羊)、新(猴)、收(鸡)、灭(狗)、交(猪)。生日的属相是什么,就以什么为名。男孩的属相前加“阿”,女孩的属相前加“立”。
例如,牛日生日男孩叫“阿包”,牛日生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则不分男女,称呼为腊所(老大)、腊左(老二)、腊约(老三)。
德昂族结婚生下孩子后,便有讳名的习惯。凡有了孩子并已取名的年轻夫妇,包括他们的长辈在内,不管什么人,此后都不能直呼他们的名字了。
德昂族家里若长子或长女早死,则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称呼其父母。有的还没有生儿育女,但也可以预先取下子女的名字,而按此名来称呼。德昂族以为,对已有子女或虽死子女但年龄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们的名字如“何阿呆”、“李腊翁”等,是不礼貌的
德昂族的经济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银匠,能用碎银铸造银手镯、银排扣、银项圈、银烟斗等,还善于在各种银制品上雕刻花纹图案,花纹细致、简朴。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罗笼”,至今仍为自己纺线、染色和织布,作成极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他们还擅长编织竹器等生活用品。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
德昂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一起来了解下:
德昂族的做摆
“做摆”是德昂族人赕佛活动之一。“做摆”日期是根据村寨是否具有财物条件来决定举行的。日期不定,数年举行一次,每次3—5天。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承头人选出之后,便着手筹积资金,并到寺院拜赕佛,敬献贡品等。“做摆”之意是祈一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佛爷念《长拉尼亚》经,以求大家有吃有穿,年年富有。
德昂族的供登满
供登满,德昂语即祭地,供登满是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德昂族宗教节日。每年播种包谷结束时举行。届时全寨凑钱买猪、鸡各一只,每户准备一箩碎石。祭祀时,在地边栽一根木桩,把碎石倒于桩旁,然后杀牲设祭,求地鬼保佑庄稼免受灾害,颗粒饱满。这一天,全寨人不许动土,也不能舂米,以免触怒地鬼。
德昂族的采花节
德昂族和傣族一样也过泼水节,是在清明后第七天开始,一般要过三天。不同的是,他们把上山采花的第一天叫做采花节。这天,天刚泛起鱼肚白,铓锣、象脚鼓声就响彻村寨,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起到山里去采花,在野外舞蹈、对歌……傍晚回来互赠鲜花,相互祝福,并将花插在自家的花罐里、篱笆上……夜里,青年男女又欢聚一堂,演奏悠扬的葫芦笙,进行动人的对歌。德昂族的传统节日,德昂族的风俗习惯
德昂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德昂族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14日至16日举行,节期为3天。泼水节的头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换上盛装,特别是姑娘们打扮得鲜艳夺目,老人把已准备的食品和各色纸剪小幡旗、香炷、蜡条等贡品携往庄房贡于佛堂神龛。然后,信徒把准备好的水龙木槽支架于小佛房内,小佛房四周摆着十余尊小佛像,并将转水花筒插于龙头穴孔中。
晌午,佛爷诵经毕,便开始举行泼水仪式。众民以泼水用的小竹筒盛来清泉水,依次倒入龙槽,水即顺龙槽流入转水花筒推动旋喷水器,反复旋转洒水洗四周小佛身。浴佛毕,众民们在象脚鼓、铓锣声中尽情互相泼水,表示吉祥如意。
德昂族的入雨安居节(关门节)
“入雨安居”节(佛教词语),每年阴历6月15日举行,为期2天。全寨信徒都要携带贡品前往佛寺赕佛,参拜佛像,听佛爷念经,乞求佛祖保佑寨中人平安生活、五谷丰登。16日傍晚,佛爷便将寺院大门关闭三个月。在关门节三个月内,寺院所在僧侣都要遵守佛规,即不能串寨,不喝酒等。信徒也不能杀牲、谈情说爱和结婚等。
德昂族的祭鬼树
祭鬼树节是云南省保山一带德昂族民间的宗教节日,每年泼水节(农历四月)后第三天举行。这一地区大一些的德昂族村寨,都有四个寨门,谓之“鬼门”,“鬼门”边有一棵大树叫“鬼树”;祭“鬼树”是在夜间五更时分,由二十到三十个成年男子抬着一块画有龙、虎等凶猛野兽的木牌,边敲傻边高声念经,送到“鬼树”边,再供些米饭和小菜,然后悄悄溜回家。去时敲锣念经意在让鬼听到后退出鬼门,返时静悄无声是怕鬼知道后跟随回家。
德昂族的祭天
祭天节是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德昂族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择日举行,祭天时,各家携一只鸡,一壶酒到自家地里,杀鸡时,鸡头须朝上,让鸡血向天喷洒,然后,将鸡向空中抛去,并洒酒一盅,表示将鸡酒奉献给天。相传在洪荒远占,世上仅有天王和地母。他们感到很孤单。有年七月,狂风刮来一百片树叶,天王自言自语地说:“这一百片树叶,要都能变成人就好了。”果然,一百片树叶变成了一百个人,其中男女各半,这一百人就是后来德昂族的祖先,所以,德昂族人每年七月要举行祭天仪式。
德昂族的出雨安居节(开门节)
“出雨安居”节(佛教词语),每年从关门节始至阴历9月15日止,期满三个月后,即举行开门节仪式。但两个节日之间佛爷经常念经,信徒都要前往寺院听念经。全寨父老都要到庄房参拜佛,青年人要敲铓锣、象脚鼓,以求神保佑。开门节过后,僧侣即将佛寺大门打开,便可串寨。
德昂族的祭幡杆
祭幡杆节云南省思茅、澜沧一带部分德昂族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当地每个德昂族村寨中心都栽种着一棵高大的“神树”,四周再栽几棵小“神树”,并以竹篱围住,谓之“幡杆,。届时,全村老幼停止生产劳动和禁出远门,均集中到幡杆前举行盛大的祭祀神树活动。祭前每家都要制作一矛状木杆,以护卫幡杆。放矛杆时,须请人诵经,然后由各家家长跨人篱内,将头年靠在幡扞周围的矛杆取出,换上新矛杆,并用白线数根将所有长矛缠绕于幡杆上然后祈祷全村平安无事。
祭祀时,将各家送的糯米粑粑集中供祭。祭祀结束,由一位懂得佛经而又德高望重的“安长”把糯米粑粑分给参加仪式的人。在祭幡杆的当天下午,所有寨门要道,要派两人看守,防止外村人畜进人,即使是亲朋来访,也不得闯入,否则认为会给全村人带来不幸,违犯者交村老酌情处罚。
德昂族的仁登阿卜
仁登阿卜,德昂语即祭龙,云南省德昂族宗教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由佛爷选定具体日期举行。届时,全寨男女老幼都前注清水池边,杀猪,宰鸡进行祭祀。佛爷在一张白纸上画好一条龙,然后,点燃香烛,念诵经文,并把画有龙的纸放到水面,人们随之叩拜。叩拜完,大伙便聚在一起共同饮酒。这天,允许酒后吵驾、殴打。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动弹不得,谁也不去劝架,直到双方打得有气无力为止。有些人就地睡到天黑方归。第二天,人们再次相聚,头天打架者奏相互道歉。和好如初。
德昂族的洗手脚日
洗手脚日是德昂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届肘,晚辈要为长辈举行洗手洗脚礼。先由晚辈端一盆温水到长者面前,然后向长辈合掌叩头,并述说自己一年来哪些地方对长者不够尊重或违背了长者的教诲,恳请长者原谅。长辈也检讨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率不够,希望今后团结和睦,共同治理好家庭。
随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若父母已故,兄嫂、姐姐亦为长辈,并说明父母不在,兄嫂、姐姐犹如父母,应接受弟妹的洗手洗脚礼。出嫁和入赘者也要偕同配偶回家为长辈举行洗手洗脚礼,并要向长者敬献一小包茶叶和几块糯米粑粑。传说有一个不孝之子,于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时被乌鸦反哺的情景所感动,决心要好好服侍妈妈,以报养育之恩。这时失明的妈妈摸索着来为他送饭,不慎跌倒,他想跑过去搀扶,妈妈却误以为儿子来打她,一头碰死在大树上。儿子悲痛欲绝,砍倒那棵大树,用树干雕刻成妈妈的像供在家里。每到清明节后第七天,他都要淋洗木像,由此形成节日。
德昂族的龙阳节
在德昂族的诸多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要数“龙阳节”。“最早的节是‘龙阳祭拜盛会’,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父母节’。”云南省民族学会德昂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志刚介绍,“龙阳节”是德昂族人祭祀“圣父圣母”的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德昂族扶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也表现着德昂族山地农耕文化的气息。“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的‘龙阳节’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赵志刚说,在“龙阳节”上,有祭祀父母、天神、佛神的,也有纪念文化、历史的,以及祈祷未来、幸福、平安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