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黎族民族魅力:黎族槟榔文化
作者:桂婷
槟榔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水果,而黎族主要是居住在海南,正是炎热的气候,非常适合槟榔的生长。你知道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他们是如何种植与食用槟榔的呢?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黎族文化吧!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黎族研究不太受关注,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槟榔文化作为黎族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虽然历代史籍对槟榔的种植和食用方法多有着录,目前也有少数论着述及,但是这些论述比较简单分散,并且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笔者在结合以往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海南黎族槟榔文化进行研究,期望引起民族学界重视,促进黎族研究的进展。
一、槟榔种植及食用
槟榔属棕榈科植物,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单性花,肉穗花序;果长椭圆形,橙红色,花萼宿存,中果皮厚,内含一种子。花、果均具芳香,果供食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
槟榔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确切的种植年代已不可考,但不少中国古代典籍都记载了槟榔的生长习性。汉代杨孚所撰的《异物志》曰:“槟榔若荀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桂。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槐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棘针垂果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胃,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宝。”这段记载不仅交代了槟榔树的植物性状,而且也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槟榔果的长相及食用方法,甚至还对食用槟榔的功用有一定的记述。
晋代是一个博物学大发展的时代,因此有关槟榔的着述也就更多,对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