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式围棋?藏棋文化有哪些?

作者:林林

19世纪中叶,著名的藏族天文历算家、同时也是棋手的丹巴加措,写了一本棋艺专著《密芒吉单居》,翻译成汉语就是《藏棋之理论》,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是:“有知识的儿童初来体育场”。藏棋文化的渊源,虽难以指出确切年代,但可以肯定藏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旧唐书?吐蕃传》中也有记载藏族人弈棋的文字:“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新唐书?吐蕃传》也有云:“其戏纂六博”,可见在唐代,吐蕃“弈棋”十分流行。

棋中探古

“密芒”(围棋)一词在一千四百余年前就已运用,是根据棋盘上的棋格而得名的。“密”作为棋盘上的棋格,“芒”是根据其数目的增多而需要增加的棋子,将棋盘和棋子结合起来就是“密芒”。

据传,历史上曾出现“棋王”的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民间流传着“围棋是苯教仪式中的一种方术或占卜生死的不吉祥物”的说法。工布苯日山也有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佛僧至苯日神山一带,居于当地的苯教徒不悦,欲与其比智,然彼此语言不通,遂以棋艺相决,苯教胜。”关于藏围棋的传说不仅与苯教文化有着关联,而且,其历史远比佛教传入藏地的时间更为久远。有些人认为棋艺是从印度、内地或蒙古传入西藏的,然而,各种迹象表明此类观点均与事实不符。苯教经典虽然很难发现有记载“密芒”这一名称,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前“冲”、“得乌”、“苯”就是为吐蕃治理国政不可缺少的方略,因此,可以肯定藏棋亦属于“得乌楚”占卜。

虽然很难断定藏围棋与“得乌”占卜间有何直接关联,但根据以上谢通门县民间流传的藏棋乃至于苯教仪式、为占卜生死之法的说法,以及西藏山南地区朗县恰日寺精通苯教的老人们说:“以前此地有9x9的棋盘,我们从小就知道如何玩法”等说法来推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父囊日松赞时期极为流行17x17线格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一个世纪以来,藏棋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在西藏发现的古代密芒均为古人刻在石块上的17x17线格的棋盘,现在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广大藏区不仅还能看到,而且这些地方的民间有许多与藏棋有关的传说,牧民们认为这些地方的密芒是一千年前格萨尔王玩过的棋艺。

观棋有语

藏围棋的一些名称也独具特色,例如:棋盘的4个角“苏希”称为“则希”(四顶);正式下棋前,双方各下表示划定地界的6个棋子,称“波”;棋盘最中央的棋格称孤道寡“贡”;棋子下在每个棋眼上称“具”。

这些名称由于藏语方言的差异和古今藏文词汇的新旧演变,在听觉上可能会有不同感觉,但谁都知道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概念。例如:首先,黑白棋子双方各占棋盘的2个角,同时,在第3条线的周围各摆称为“宝”的6个座子,然后双方轮流下“具”。若对阵双方棋艺不均,弱方将会向强方要求各种数量棋子的“甲恰”(意为让棋);若双方势均力敌,则抛掷黑白棋分出先后,棋子面朝下者先走,先走者至少会赢半个棋子。原因是17x17线格的棋盘共有289格,共需棋子289个,双方各有144.5个棋子,但到最后0.5个棋子时就没法下了,因此,获得145个棋子的一方实际上只赢得了对方的半个棋子。然后开始下“具”,下“具”的点有6个棋子在棋盘的角上组成2个眼,叫“则拉年莫珠恰”(角上形成6个鱼);用8个棋子在边线处组成2个眼,叫“达拉夏瓦杰恰”(边上形成8个鹿);用2个棋并排组合在棋盘的任何一处,叫“密芒迪吾尼须拉,朗钦达密扫噶乃”(两个棋子并排列,彪悍大象命辰居)。另外,通常“具”还有“则具”或“达具”、“杰具”、“安具”或“奥具”等。也有将好的“具”称为“姜具”(骏马棋),把坏的“具”称为“旁具”(毛驴棋)的叫法。而且,在线格上放一个供思考的底朝上的棋子,称为“萨多”(思考棋子)。

此外,判定输赢的方法也有一些特点,一个棋子被对方棋子吃掉,这叫除掉“阿悠”,对此不许马上回击,只能在其他地方暂时下“具”。当自己要被击败时扬言“棋乃坏事暂遗留”,将对方注意力引向它处,设法补救。若此处无周旋余地,双方都下“年恰”。“断隔乃是棋之术,断隔多则必自毁”,若将属于自己的2个棋子“则莫”和属于共同的1个棋格“贡”都输给了对方,就称为“则杰贡杰”,要判定失掉25个棋子。

渐行远去

“密芒”是自古生息于雪域高原且有特殊体能和智慧的藏族人喜爱的运动休闲活动之一。在西藏有些地方,下棋时对阵双方通常都有根据情况相互对辩的习俗,对阵双方便以猎杀者的姿态相互对谑,这种做法虽然与棋艺并无直接关联,但从这一点可以说明藏围棋与骰子一样是一种具有藏民族特点的运动娱乐活动。正如俗话所说:“密芒棋子甚狡猾,女子比这更狡猾”,视“密芒”为深奥之学。

一千多年前,由于吐蕃王朝十分强大,官方又大力支持,所以密芒迅速普及到了民间,并培养出了很多高手。后由于9世纪末吐蕃于崩溃,西藏进入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动乱,藏围棋一度衰微。一直到15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领导格鲁派在西藏确立了稳固的政权后,“密芒”又开始得到一定的流传,但由于寺庙不准下棋,而密芒又需要有一定闲暇以及较好的环境条件,所以难以在民间开展。客观上使“密芒”成为了少数贵族等上层社会的游戏,社会普及率很低。到清朝末年,“密芒”几乎灭绝。现在在西藏,也很少有人会下“密芒”了。

其它藏棋

“久”:下法与围棋截然不同,分布局和战斗两个阶段。要想取得“久”最终的胜利,在兼以战斗的同时,必须摆出藏文化中认可的吉祥图形,并不是以吃光对方子为必要条件。如果走得不美,赢得不漂亮,就算把对方的子全部吃光也是徒劳,体现了一种超越胜负的境界。

“杰布杰曾”或“杰布果几”:意思是王宫多门棋,这种棋种类比较多,有单门,双门,多门等,棋盘也略有不同,这种棋并不复杂,对计算的要求也不高,严格的说是属于棋类游戏。该棋汉语名为“老虎吃羊”,这种棋在北京等内地也曾经流行,说明汉藏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排棋,藏语叫“哲”,也是用围棋盘,但用15路的藏棋盘,黑白各沿棋盘最外一条边放成直角的两条边,之后白棋先走,对局时一步走一格,将对方的棋子夹在自己的子中间时吃掉,对方随即增补被吃掉的棋子,最后数棋子,以多为胜。

其他还有“益岗柱久”的60格子棋;“达多”的手鼓棋;藏语称为“周久”的六子棋;“甲波得雪”的困死棋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