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春节

  春节,纳西语称为“尤本金争”,意为正月过年,是纳西族一年中最早、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除夕头天,家家户户都烧猪头,杀公鸡,洗刷大门,把春节准备用的小菜都洗尽。除夕为春节之始,妇女打扫庭院,男子张贴门联、门神,在院里用柏树松树枝架搭天地棚,设“盐米箩”,晚餐俗称团圆饭。饭前用整只猪头、鸡、鱼和饭菜祭天地、盐米箩祭华、盛饭喂狗,以测来年收成丰歉,切几片猪头肉喂耕牛以谢一年辛劳,然后吃团圆饭,若家人出门在外,须在桌上摆一副碗筷,以示团圆,饭后送烧盘封门,洗脚洗头、守岁。初一由男子先起来开大门,喊“大吉大利”做早餐,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亲友相互拜年请客,青年人出门游玩,如秋千、磨秋等。纳西族春节活动从除夕开始到正月二十日结束,它是既受汉民族影响但又有丰富多彩的纳西族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
  纳西族人过春节时,除夕要宰鸡,炖猪头,备办各种菜肴和果品,要新书祖先牌位,烧香点灯,祭拜灶神。晚饭时,如家里有人外出未归,要在餐桌上为他摆一副碗筷,象征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吃饭前,拿出一点米饭和肉块喂给看家狗吃,从此来预测来年粮食和肉类的贵贱。
  初一,约四更时辰,男人先起床烧火,然后点香去“买水”,把香插在河边,顺流舀水,并要说“风调雨顺”等吉利的话。黎明前,各家院内摆好供桌,放好供品,在家长的主持下,烧天香,放鞭炮,先向东祭拜天地,后向北祭拜祖先,祈求他们保佑赐福,新年万事如意。早晨,全家要吃油炸糕点、米酒、汤圆等,素食,禁吃荤。多数地区的纳西族人初一不串门,有的全家带着祭品到祖坟上,祭祖拜年。还有的到寺庙烧香拜佛。初二开始,非亲宗及友邻之间互相拜年。整个春节期间,还进行唱歌和打秋千等娱乐活动。

纳西族人的过年习俗从头年腊月便紧紧张张地开始了。
  “打瓦纳西努”是纳西语,意为整整一个腊月间里,纳西人像发了疯似的,忙忙碌碌忙年货,家家户户杀年猪,风风火火购年货。纳西族的除夕,是非常讲究的。纳西话叫“打都”。除夕晚餐有着本民族的特殊意义,要煮腊猪头和炖一只阉过的大公鸡,并把两者同用一口大锅煮,煮好的猪肉鸡肉一般要吃上半个月。吃饭时,如果家里还有亲人没回来,一定要给他或她在桌子上置一双筷子和碗,并留几个粑粑,以示全家团圆吃年饭。这个习俗与侗族、土家族、苗族等水稻民族习俗不同,水稻民族吃年饭时,桌上置的空碗筷是给已经去世的亲人留的,意思是与仙逝的亲人一道过年吃年饭了,也是团圆的意思。在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年俗里,有一个非常特别且有意思的习俗,就是狗比人贵气。吃年饭这天,纳西人家在吃年饭前,要给家里的狗先过年。除了安排专人伺候狗,给狗喂以米饭和猪肉外,还有一个非常紧张的工作,就是把饭和肉同时放在一起,神情专注地察看狗是先吃饭还是先吃肉,以此预测新年粮食和年猪的好坏。过去纳西人是不吃狗肉的。狗在纳西族里有着特殊的礼遇。


  一说纳西族始祖与天女成婚后,狗随他们回到人间时,尾巴上带着谷种,给纳西人带来了粮食,又说狗的本性好,从不兼贫爱富,是人的忠实助手和朋友,所以再穷再苦也不能吃狗肉,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之人、小人。

泸沽湖纳西族年俗

  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在大年初一清晨,要为年满十三岁的男女孩子举行庄严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的仪式。关于它的来由,传说是古时候,天神要给各种动物规定一个生命的年限,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要他们在半夜倾听他的呼声,就可得到长寿。这个夜晚到来时,天神叫“一千岁”,只有机警的白鹤答应,得了一千岁;天神叫“一百岁”,野鸭应一声,得了百岁,天神叫“六十岁”时,狗吠了一声,就得了六十岁。到天神叫“十三岁”时,睡意朦胧的人类才惊醒过来,慌忙答应一声,只得到十三岁。人类感到十三岁的寿岁太短促,求夭神增添年限,天神让人类与别的动物商量。经与狗协商,以人类必须照管狗的生活为条件、与狗对换了寿岁。因此,十三岁表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故在岁首吉日,凡有满十三岁孩子的家庭,应在主屋火塘中燃起熊熊大火,摆着供品,女孩站在女柱旁,男孩站在男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手中拿着银元,象征着今后吃用不完。由母亲给女孩穿裙子,舅父给男孩穿裤子,之后拜祭锅庄,求祖先保佑健康成长。接着,由达巴(巫师)诵祝词,祝女孩“愿你象红花越开越美丽、象嫩芽越长越新鲜,找的阿注聪明又能干,种的庄稼穗大又丰满”;对男孩则说:“祝你镯子戴不坏,麻布穿不完,一粒种籽收百粒,一石种籽收百石,青稞、燕麦压断架,金银财宝堆满仓。”祝毕,孩子向母亲,舅父和长辈叩头;长辈们应送些礼物和说些祝福的话。从此,孩子长大成人,可以参加一些主要的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这种仪式情节,还留着鲜明的母系家庭活动的色彩。
  纳西人从头年腊月开始准备过年。

丽江纳西族过年

  年猪是富裕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希望。哪家年猪大不大或肥不肥,成为平日妇女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般春天就已开始指定年猪,并格外用饲料喂养,入秋后要用精饲料催膘,气候转寒后就可以陆续杀年猪,以冬腊月最多,要请客。年猪分部位切开后,要腌制腊猪头、腊肉条、火腿等。其中腊猪头是过年必备的肉食。
  腊月年货街特别热闹。善于过日子的纳西族妇女,早已精心计划好了,上街卖什么东西,买什么东西回来。就靠近县城及附近农家而言,农民们主要是采购一些农副产品,如鸡、蛋、蔬菜或水果、瓜子等,同时采购全家新衣服、对联、门神、香火,以及家中必备的莲藕、粉丝、粉皮、木耳等。所以,县城四方街和大街小巷,都是备办年货的。人流,篮篮,提包,加上如今单车,挤呀挤,“拥挤”两字是年货街最深刻的印象。
  按照古规,腊月初八和二十四是俗定的吉日,订婚、结婚、新房上梁等多在这些天举行,更增添了年前热烈气氛。
  从腊月下旬至除夕前,要洗刷好过年用的一切器物,洗衣服被褥,外出的人们都要赶回来过团圆年,清扫室内外卫生。
  除夕,纳西话叫“打都”,煮腊猪头和炖一只大阉公鸡,并把两者同用一口大锅煮,煮好的肉一般要吃半个月。吃晚餐—“年饭”以前,首先要祭祖先。吃饭时,如有人外出未归,必须摆一副碗筷和留几个糯米糕,以示全家团圆吃年饭。
  狗在人们吃年饭前,也受到优待,照例要以米饭和肉喂狗,并有专人察看狗先吃饭或先吃肉,来预测新年粮食和年猪的好坏。关于以肉饭喂狗的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认为纳西族始祖崇忍利恩与天女成婚后,狗随他们回到人间时,尾巴上带着许多谷种给。人们;也有的认为,狗一直是人类的忠实助手和朋友,它不嫌贫爱富,帮主人照看牲畜和大门,过去,纳西人严禁吃狗肉,吃狗肉者认为是不洁之人,甚至以“吃狗肉者”来挖苦其他民族。
  除夕吃饭之前,还要放炮,有的还要“守岁”,过了午夜才能去睡。
  大年初一,按传统习惯,必须家中长男或长孙先起床,他首先边开大门边喊“大吉大利”,并用除夕就已准备好的松毛、干柴,点火烧水,火要一点就着,以取吉祥火红之兆,再点三住香,然后拎着水桶,到河边“买水”,先把香插在河边,顺流汲水三次,并念“新年大吉,风调雨顺”的祝词。初一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祖、祭天地。早饭要素食,一般吃甜糯食,晚辈向长辈行跪拜礼。长者要给他们压岁钱,并要互相祝福。
  吃过早餐和家里拜年以后,事先约定的同族兄弟或叔伯两家互拜头年。由一青年男子拎一壶酒到对方家去拜年,开大门时要说“开门大吉”,先奠酒于祖先牌位,再向长辈拜年,双方都要热情招待第一个叫门拜年者。然后村里人互相邀约,各带香火,到邻近寺庙烧香拜佛。当夭一般不出门,或到同族同宗亲家互相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已婚妇女可回娘家拜年。
  春节期间,同村青年中年有互相轮流做饭请客的习惯,或到村前村后,或寺庙附近举行对唱山歌活动,有的玩纸牌,有的举行打秋千活动,或上山放鹰打野鸡。
  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动土,不下地劳动,但初三以后,各家可放牧牲口,牧人们带些好吃的东西到野外或山上“打平伙”。

白地纳西族春节习俗

  中甸白地纳西族同胞过年,有着自己的特色。
  除夕,煮猪肉,春饵快,在大门上贴纸之前,自己借别人的东西一律要还清,把放在山上的牲畜也要全部赶回来,喂饱草料关好,晚饭前要对天鸣枪,以示除旧岁。
  然后从畜厩、仓底到住房、神完上,要分别一一贴上红绿花纸。在神完上烧上香,摆上酒茶,花瓶内插上香叶,又在各处门上贴上对联。在院坝烧天香处插上2米长的“塔”及贴上红绿花纸的竹杆(插之前要向房顶、房前屋后等各处摇摇,以示驱邪),还要到大水塘边烧天香,之后向神完祭祀。
  祭毕,全家人围在火塘边吃饭,每人一碗饭、两大片肉、一碗汤。饭毕,洗净火塘,并在其周围木框上糊以白土。
  当晚,家里若有10岁男孩或9岁女孩,就要举行成丁礼—穿裤子或穿裙子。
  初一,鸡叫头遍,家庭主妇就要穿上新衣,背起水桶,打着火把,到水源头或井边烧香祭水神,然后打水。传说夭神当天要放宝水,人们争着去接宝水,煮饭敬神,神完上要供核桃、五谷等,放三颗河石,摆上净水,全家穿新衣祭拜,然后按长幼,晚辈向长辈拜年,拜毕,全家人吃摆在火塘边松毛上的饵块。
  早饭后,中、青年夫妇及老年妇女带着小孩回娘家拜年,随身带去两个饭团、一大块肉或一只前腿、一把香等,老年男子在村子周围烧天香。
  初四、初五至初十,各祭天群祭天。有的晚上耍狮子及跳舞,十五要请东巴吃饭,晚上跳舞。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