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技艺”新一代潮流典范,玉雕大师赵显志
赵显志,1970年生于河南镇平。1992年毕业于镇平工艺美术学校。从小酷爱艺术,1993年只身来到苏州,求师学艺,并经多年钻研、磨练,于2001年创立大赵玉雕工作室。现任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委会副会长、苏州市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河南商会珠宝玉石委员会会长。曾任中国天工奖、玉华奖等评委。
技艺特色
作品多以人物,动物,花鸟,山水为题材,擅长“俏色”、“巧雕”手法独到,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豪放大气又融合了南方文化的精致细腻,以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为方向,同时也体现出深邃的人生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思巧妙、虚实相兼、淡雅清逸、诗意浓厚成为其主要风格而自成一系,作品多次在子冈杯、天工奖、百花奖等大赛中获金奖,用料上乘,构思巧妙,思路开阔,灵活创新,已成为新一代“苏帮工”的潮流和典范。
部分获奖作品:
2016年作品《望岳》获“百花奖”金奖
2016年作品《望江南》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15年作品《天地书.山丘》获“子冈杯”金奖
2014年作品《二空》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14年作品《印象.荷》获“子冈杯”金奖
2013年作品《山水亭台间》获“陆子冈杯”银奖
2013年作品《吉祥五珍.套牌》获“陆子冈杯”金奖
2013年作品《宁夏》获“艺博杯”银奖
2013年作品《山樵云归》获“百花奖”金奖
2012年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获“苏艺杯”金奖
2012年作品《墨染烟霖又萦春》获“天工奖”银奖
2011年作品《逸园玉印》获“艺博杯”金奖
2011年作品《大象无形》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11年作品《桨声灯影江南巷》获“子冈杯”金奖
2010年作品《文韬武略》获“陆子冈杯”银奖
2010年作品《百鸟朝凤》获“神工奖”金奖
2010年作品《水城三阙》获“天工奖”金奖
2009年作品《印纽》获“艺博杯”金奖
2009年作品《遨游八极》获“子冈杯”金奖
2008年作品《洋洋得意》获“艺博杯”银奖
2008年作品《金玉满堂》获“神工奖”金奖
2008年作品《长眉罗汉》获“子冈杯”金奖
玉雕作品鉴赏:
作品简介:水城三阕是一组刻画姑苏印象的系列作品。三块玉牌如同三支曲牌,上中下三阕吟唱出江南姑苏的三种符号式的情态。田园、水乡与园林,是苏州文化在乡野之外、市井之中、庙堂之上的三种表现形式,虽有雅俗之分,韵致却是一脉相承。上阕:野渡无人舟自横,阡陌自纵横,远山近水间,鸡犬相闻,水牛凫溪,这是天地自然中的吴中山水,是乡野间自然纯朴的姑苏风味。中阕:水乡集镇里,舟楫穿越小桥流水人家,走卒贩夫的市井生活却是在如此诗意的苏州水上默默上演千百年。下阕:园林是叠山理水的艺术,是对乡野山林、曲水舟楫的艺术化概括与描摹。一段曲廊,一扇月洞门,窥见的是苏州园林惊绝世界的绝代芳华。此套“水城三阕”系列作品的意境在于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捕捉东方水城的神魂:田园、水乡与园林是苏州水永恒不变的岁月轮回。
作品简介:秋阳映暮耕牛懒,紫晶满缀丰枝颤。清平人家童子乐,促织声里自悠然。该作品系临李可染画意图而得,是作者将传统绘画艺术与玉雕创作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丰收的秋季里残阳已暮,劳作的耕牛开始慵懒的歇息,几家童子在枝繁叶茂的葡萄架下嬉戏。促织声声,斜阳已暮,一切都那么悠然自得,画自成诗,而遍地诗意又在玉中尽显。恍惚自己便置身那篱笆院中,悠乐自然,身心安适。整件作品描绘了清平安适的静景,又不乏声声促织传来的动感,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却更突显了秋日农家的安逸与祥和。让人感受到清平为事,知足常乐的安闲心态;忙碌之中不如留一日,看尽长天,心自悠然,赏秋高而观云淡。
作品简介:两件玉牌,一件为《水巷之春》,一件为《酒旗远钟》。《水巷之春》是《水城三阙》的延续创作,但其在材质呈色的充分利用上,较之以前则得心应手得多。赭糖色的两只小鸟是亮点,空间构成中,惯常的平远以外,横向的视觉开拓,效果是鲜明的。这显示出其在同中求异的创作机巧。赵显志印象式描画苏州风光,《酒旗远钟》是尝试。右下的酒旗,左上的僧塔,遥遥呼应。其间,半弦月小桥,三两带水波,以曲线的细微弹性,展示着太湖一角的平柔。这件作品的时间性是模糊的,如果去刻画中寻诗觅句,这种模糊是刚刚好。
作品简介:这是一件充满禅意的玉雕作品。画面中,两条笔直的线成为视觉的中心,也构成作品的核心意境。人生的至高境界,是在云卷风弹处,不惊不喜,不忧不惧;钓鱼者均用曲钩,直钩者只有愿者才能上钩;而坐于孤峰顶,能上此直钩者,必有龙门腾跃之功;如此境界,只有将天地纳于心中的大胸怀、大境界方能体味。作者将此境界凝练成几条笔直的线,不是用实相去道禅机,而是用意象去话境界;个中滋味,只有深得此境者方能玩味。观者可以在画面中逐个取景,所取画面各有兴味,可以说是承袭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但整体观之,又有大不同。依托传统而锐意创新,深得中华文化之道统。
作品简介: 传统意义上说,如果说中国绘画侧重的是画面之外的气韵,则西方艺术强调的就是直面的观感。这件作品从设计到工艺,形制到思想,以及立意到阐述上高度了概括东西方的艺术特征,以“荷”为界点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分隔,利用调色盘与砚台作为符号与载体,巧妙的在一种材质上达成了东西方美学的对话。这是一种碰撞,也是一种沟通。
作品简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方青花美玉,治者怀情而入,取天公之美洒意其上;利用虚实间的对比和过渡,使画面自然而富有层次感,呈现出一种“雾隐于山,山不见我,我非隐人”的朦胧意境;巧色而成的两只山鹰,远而望之,山高影小,空谷巍然,更是凭添一份翱翔于野的洒逸之情。整件作品立意高远,韵味悠长。
作品简介:山水就是天地的书法,将天地造物的大手笔通感为书法。造物主提笔运气,这一横一竖,就是瑰丽的大川与山丘。原料为一颗完整的籽料,切割为两块后,其自然特质依然能表达为一个整体。由此作者从立意处求大写意,故有“山·丘”。这是文人的胸中丘壑,是对天地自然的心灵感应。对于巧色而成的山中层林,便来得更加随意,可以枫可以松,可以千树万树。
作品简介:俗语有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观其作品,包含了浓厚的江南韵味的苏州园林,婉约、灵动、抑扬有措。在作品静谧的园艺中,两只穿梭在园中的喜鹊愉悦欢快地鸣叫着,使作品呈现出虚中有实,动中显静的“高逸”、“循化”、“典雅”的文人气息和艺术风格。此作品可小中窥大,在有限中赏无限,实中观虚,物质中见精神,也正是需要观赏者在欣赏此作品时好似有赏园之意,在有形之中寄无形,平心静气,悠然不迫中,带上满腹学问,满腔热情而心领神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和天地和道和自然游戏畅快,融为一体。同时作品也表达了设计师向往自然,拥抱自然的一腔情怀。设计师在像作诗,在绘画,在谱曲般精心安排 ,使得作品宛如一首绝句、一帧写意小品、一阕小令,在有限的空间中蕴藉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与精神追求,好似“与天光运营徘徊一气”,聚合又道,使得作品能深,能秀,或清,或雅,有静,有动,其美无穷,其境浑成,其意无限!
作品简介:金黄色的炽热夏天,荷花失去了曾有的风姿绰约,凋零了花瓣而枯萎,蝉鸣声仍高亢不绝,骄阳下的蝉背已变得火红,你会想起曾经的童年,不怕烈日炎炎,如同蝉一般,旺盛的生命总是不知疲倦。
作品简介:古人云:“执大象,天下往,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玉得天地之精,乾坤之象,入无我境界而天人合一。作品依形借势,创造性的运用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象为基,如意点缀,吉祥之意。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造型的风韵之美,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远之处。作品玉质温润,皮色鲜黄,手感极佳
作品简介:东方泛起淡淡的晨晖,迅速扩展起来,朝霞如泼彩一般,随着日升的临近,越发鲜艳,浸染层云,缭绕于山川之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林木繁茂,随风而动。此件作品可以算作是俏色雕中的大写意,两块玉料红皮白肉,色地绝佳,一大一小,取其形貌,顺势而作,一恢弘一精致,大有大的壮阔,小有小的清雅。山石嶙峋,树木葱茏,江面上渔舟一艇,随波而漾。好一幅红霞漫天,风起云闲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醉。
作品简介:此把件油润度极佳,艳丽的红皮被俏色为一大一小两灵猴和一招展红旗,大猴一手持旗,神气昂然,仿若一山之主,一手托一小猴立于其背上,小猴则呈高瞻远瞩之姿。此作线条圆润,富于张力,神态把握恰到好处,观之令人不禁想起了那句常被挂在小学教室里的座右铭“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经济、社会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着饱含着前人的辛勤耕耘,正所谓站在顶峰后并不被荣耀冲昏头脑,不忘前人的付出,并把优秀后辈推向更高峰的人,方为真正强者。这正是本作的用意所在。猴子在传统玉雕的题材中都会被制成“代代封侯”、“马上封侯”之类作品。而此作为传统题材找到了新的表现方式,并赋予了玉雕更多一份的内涵,多一份的意境,多一份的浪漫。
作品简介:白玉温润细腻,手感上佳,玉质凝聚,为料之上品。作品雕双猫嬉戏图,线条简洁却不失动感,留白之处一只俏色蝴蝶翩翩起舞。整件作品细致流畅,刻画惟妙惟肖,甚是传神。《魏武帝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猫”与“耄”、“蝶”与‘耋“同音,取其富贵、长寿之意
作品简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件作品保留原石料形,利用天然皮色浓淡相宜,描绘了菊花傲霜的坚强品格和高洁气质。处理手法大胆而不草率,精细而不拘泥。正反虚实相间,意境幽远,更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