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
过年指的是过大年初一。其实,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着手忙年了。忙年是就是春节序曲,多方而的,而准备吃、穿、用则是主要的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首先是准备吃的。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进入腊月,人们挨号推碾倒磨,办了生的办熟的,准备好够一个月用的吃食。因为需要碾的东西很集中,碾又少,一个村也就三盘两盘碾,那时候的碾都是二十四小时运转,占碾挨号至关重要。在碾棚里点上小油灯,一家人轮班通宵推碾。一般年景的普通人家,平时省吃俭用,要过年时,也总要蒸年糕、蒸包子、蒸馍馍、做豆腐。也总忘不了摊上一摞煎饼,够一正月吃的。条件稍好点的,还要杀鸡、杀鹅、炸丸子、煎鱼、煮肉、做肉冻等。中国人过年有“有钱没钱都要买鱼”的习惯,取“年年有余”之吉利。
春节序曲第二是准备穿的。过去过年,中国人讲究穿戴一身新,新衣新帽新鞋袜。平时一般不穿新衣服,等到过年才换上新衣裳,出门走亲戚也体面。家庭贫寒的,大人不添新衣裳,也尽量给小孩做一身新的。
在忙年时,妇女们尤为辛苦。她们自天忙吃的,晚土忙穿的,有的忙到深更半夜,尽量争取家人过年时能穿上新衣裳。
春节序典第三就是准备用的。年前,人们忙着制作和购置各种生活用只和过年用品,做饭的算子、盖垫、炊帚,以及答帚、扫帚等,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不能做的上集市买。筷子碗即使不缺,年前也要买上些,主要是图个吉利,“添筷子添碗添人口”。盆盆罐罐有纹的赶快找人铜好,或干脆换新的,稍有不慎,破了,过年不吉利。烧香的香炉也要备好,挂在门口两旁的香牌子和松柏也要准备好。香牌子又叫香斗子,门两旁一边一个,有用蓖麻秸截成火筒样自己做的。中国人过年对烧香看得很重,有谚语说:“香炉来香炉来,离了香炉过不了年儿。”所以,别的有疏忽不要紧,香炉总是要准备好的。香、钱粮(即烧纸)、黄表(黄色的烧纸),钱粮供祖先,黄表敬神灵。还要准备年五更大门挂的红灯笼。然后是买过门钱,买红纸找人写春联。
过去的春联都是找人写,现在卖成品春联的很多了。
春联,据考证起源于桃符。古代人们认为鬼最怕桃木,有些身体欠佳的老人或儿童,常常用桃木刻成桃人或桃猴戴在身上以驱鬼、辟邪。古代的桃符,就是在两块桃木板上画上二门神,过年时分别放在门的两边,用来辟邪。后又在两块桃木上题词并逐渐演变成春联。其意义也由驱鬼、辟邪,演变成为象征喜庆、吉祥。
春联俗称对子,对子的字数一般为单数,如五字、七字、九字,门媚又叫横批,俗称九天,一般四个字。其内容除寺庙、宗教场所的比较固定外,民间的春联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化。
建国前的大门对联一般是: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冲福满门。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日暖三槐茂,风和五桂香。
房屋门一般是:
堂上金查茂,阶前玉树香。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长流。
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
人财两旺,福寿双全。
建国后春联的内容多是:
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读毛主席的书,走社会主义路。
后来又多用毛主席诗词的句了: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喜看稻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改一革开放以来,春联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
人逢盛世精神爽,岁转阳春气象新。
勤劳人家先致富,向阳花木早逢春。
春风春雨春光好,新岁新年新事多。
厨房灶王的对联一般是: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上九天单言好事,下三界多带福来。
横批:一家之主。
中国人在置办年货时,还特别有一点就是要买年画。“腊月时置办年,好画子揭几联,请门神买对联,纸香灶王过门钱,天井以里摆香案,神灵祖先都来过新年。”中国的这首“过新年”的民谣里,首先提到的就是买年画。年画的种类非常多,有花草、有飞禽走兽,但人们买得最多的还是胖娃娃和年年有余以及“麻姑献寿”、“麒麟送子”之类。
作为“过家之道”,必须赶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请一张“灶马”,也就是买一张灶王像。所谓“灶马”也就是一张木版彩色年画。下半截是主体,印着灶王爷爷以及陪伴他的诸神像,供辞灶时贴在锅灶的后面。原先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三揭下旧灶王,送他升天后(也就是烧掉),紧接着贴上新的,现在有的只在腊月二十三送旧灶王上天,等到除夕再贴上新的。“灶马”的上半部分称为“灶马头儿”,印着岁次,月份及大小月,节气日期,印着财神、喜神、福神、贵神和太岁的方位,还印有初伏、中伏、末伏的日期。还印着几龙治水,几牛耕田,甲田儿分,几人分丙,几人几锄,花收几分,草子几分,儿日得辛,几姑看蚕等,这些都是根据万年历和通书推算出来的,有几分科学性。人们有的将它贴在房门的背后,或与灶王一起贴在厨房,以便查看。最上面用很小的面积印着一匹马,这便是所谓的“灶马”。
春节序曲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存春节快要到来的时候,要对孩子们进行过年常识教育,教他们不要说脏话,不要骂人,不要叫“小名”,不要说“死”等不吉利的话。教他们知通过年的忌伟,如年夜里不要大声说话,煮水饺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包水饺包完了不能说完了,要说“包好了”。万一打碎了餐具,要说“岁岁(碎碎)平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