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有什么丧葬风俗?黎族丧葬风俗简介

作者:姜和

1、墓式。黎族墓葬的传统样式,共分三种,即长形矮坟、圆形大坟和拔地而起的高尖坟。通什杞人、南开润人和美孚人,埋葬有固定的墓地山,坟多长形矮坟,坟前不立墓碑,没有‘扫墓’习惯;乐东、冒东、东方等县的部子孝人,多是圆形大坟,其他地区的人、杞人和赛人,没有固定的墓山,多是高出地面的尖坟。后两种坟,立墓碑,清明节有拔草扫墓的习惯。七差地区的人孝,有叠坟习惯,即一家共一个坟,把棺材叠起来。东方大田地区,夫妻合棺埋葬。所谓“生也同生死同死,死去阴间合墓埋”。

2.灵魂馆。是黎族为棺葬风俗。合亩制地区不准为老年人备棺,而其他地区则均有为老年人生前准备棺村的俗规。崔县的孝人,有一种“灵魂棺”的风俗,即对先前死亡的人未曾举行“做佛”仪式,则在后死者的棺木右边放一副空棺,作为前死者的“灵魂棺”,表示对前死者补办“做怫”仪式。

3.饮孝洒。是黎族守孝的传统习俗。黎族在服丧期间禁忌吃米饭,包括前来送葬的亲属村邻,在葬埋完毕都得先到治丧的主人家饮孝洒,然后才许回各自家中吃米饭。若是父母去世,其子女许守“酒孝”十二天,若兄弟去世,守“酒孝”期为七天,儿子死去,“酒孝”期为五天;村邻死人,“酒孝”期三天。守‘酒孝”期间,每日三餐都要饮酒,每次进餐,众人聚集在孝席间唱悼歌,然后才饮酒吃菜。

4、葬凶鬼。黎族的丧葬习俗。黎族人对于溺水、火烧、雷击、枪杀、兽害、上吊、难产以及掉树跌死等非正常死亡者,则视为‘凶鬼”。埋葬时,对死在屋内的,抬到非正常死亡者的墓地埋葬;若死在郊野,就地埋葬,不准把尸体再抬回村寨。合亩制地区,要穿红衣丧服来埋葬非正常死亡者,美孚人则把尸体俯埋,并用木棍从背部订进地里,意思是不让“凶鬼”出来害人。

5、太阳落山。也是黎族的一种丧葬习俗。黎族合亩制地区把人死看作“太阳落山”。当病者在弥留之际,亲属们要继续喂饭、喂水,并呼唤其“返回人间”,表示有亲人孝敬。死后,以鸣枪传报丧事,亲友即前来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众人挑酒抬猪齐来相助。给亡人洗脸、洗脚、梳发,按男女区别结发和穿戴。衣服全新,但必须反穿,禁忌给死者穿红衣。若死者是女的,要给脸抹灶底灰,意思是“生前勤劳,去了阴间会受祖宗欢迎”。有钱的人家,还要给死者嘴上放一块光洋,说是“去了阴间好问路”。把遗体放在屋中央,下铺草席,上盖红毡或者盖上绣有龙须的“龙被”。

死者是男的,就把头朝船形屋的前门,若是女的则将头朝后门。灵前祭品是一碗酒、两把稻谷和牛的下颚骨(如果是杀猪的就放猪的下颚骨)。另外在头前和脚前摆设祭灵席,置放酒肉其亲属接辈份称谓列坐遗体两旁,边呼、边哭、边唱悼歌,直至通宵,众亲邻边饮酒边追述死者功德。黎人认为“人死象太阳落山”。故其入殓仪式放在午后。入殓时将遗体用被子和露兜叶席包裹起来,放置在尸架上,再覆盖一张红毡或一床“龙被'.尸架是竹制的,有五支小竹做的抬架和竹竿抬扛,以藤条绑固.由死者的两位亲人抬扛,众人扶送。去基山的路上,由精通宗谱的“奥稚”引路。“奥雅”身穿蓝色长袍,头插银簪,颈据银项圈,肩扛葬品。尸架后面是唱着哀歌的送葬队伍。

到达墓山后,“奥稚”先挖三锄定好坟地地点,众人跟着挖坟穴。以太阳升落方向和流水尾决定坟穴头尾。坟穴深约五尺,长方形。先将棺木入穴,再将尸体入棺。盖棺之前,要揭开毡子,让亲属俯视死者颜面,以示告别。“奥椎”站立坟前,呼唤死者名字和宗族前辈死人的名谱,意思是“要他们将死者领回去”然后,用一束树叶打扫坟穴,意思是“把活人的灵魂扫出去,让死者安息”。“奥雅”先盖土,众入随着把土填入坟穴,土填到高出地面一尺高,然后置尸架于墓上。墓旁放稻谷两把,陶罐、陶锅、陶碗各一个,还有牛的下颔骨等祭品。意思是送给死者家具和牛等到阴间使用。将埋葬时用过的锄头、铲子等带回家,要等服孝期满,拿到河里洗净后,才可使用。。葬后,死者家里设宴席,请众人来家喝孝酒,唱悼歌,表示对死者哀悼。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