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乐器回族“咪咪”是怎样制作的

作者:桂婷
咪咪,古老的回族民间乐器。被称为春天的短笛的咪咪,是过去回族男子传情达意,抒怀解忧的随身乐器。它用两根约五寸长,小指般粗细的竹子管做成,类似于竖吹的排箫。这种乐器由于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演奏风格别具一格等特点,历史上在青海门源县的回族男人中一度广为流传。作为一种男性们经常使用的乐器,它与回族女性钟爱的乐器口弦相媲美,丰富了回族群众的生活。咪咪的制作工艺有两种。竹管咪咪和铜管咪咪。竹管咪咪是选择光滑的竹子,用铁扦子在两支竹管上均匀地分别烫上四个、五个或六个洞眼,然后用丝线并排扎在一起,再装饰性地吊上个流苏穗子,最后将红柳枝皮或毛儿刺皮做成两个像唢呐哨片那样的芯子放进竹管,就可以噙在嘴里吹奏,用手指按住竹管上面平行的两个小孔,随着指法的变换,吹奏出各种迭宕起伏的音符,便组成了一首徐疾自由,柔和婉转的曲调。高高的祁连山,滔滔的浩门河,铸就了门源回回人坚毅、勤劳、纯朴、坦荡,苦了时吼“花儿”,舒心了唱小曲的性格。咪咪就是在这种民族气质和自然条件下应远而生的易做便携、别具一格的民间小乐器。咪咪音调的特点是:明快、柔慢、风趣、浪漫。时而象铜铃鸣叫圆润细赋,进而似叮咚小溪流淌清脆鲜明,远远听来如“呖呖莺声花外转,涓涓清泉石上流。”
回族乐器回族“咪咪”是怎样制作的咪咪以中合之音为主,它虽不能奏出特高特低的音符,但凡欢快的或是忧伤的调子它都可以优美地表达。它特别适宜于“花儿”和宴席曲的吹奏。把这两种音乐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可以说咪咪是“花儿”宴席曲最理想的伴奏乐器。它们的结合使各自的民族地域特色更加浓郁。如同口弦是妇女的专用乐器一样,咪咪是男子汉们不离身的爱物。在过去,不论是须发皆白的老人,还是雅气十足的孩子,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是持成稳重的中年人,几乎每个人的腰头上都栓着一支咪咪,从日出东山至日落西海,在广阔的山间田野里,到处都洋溢着悠扬悦耳的咪咪声,这些曲调有时深沉,有时炽烈,很快能把你带入辽阔莽原的意境中,使人感受到水草芬芳,油菜花飘香的气息。与之相对应的是妇女们弹奏的口弦,咪咪口弦相得益彰,青年从男女们灵魂深处荡漾而出的乐曲,如同一朵朵绽开的鲜花,清新、芬芳、使人流连、令人心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