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婚俗特点
瑶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和族内婚制,少与他族通婚,也无纳妾现象,早婚比较突出,但婚后一般都能和睦相处,极少离异,丧偶再嫁也不受歧视。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存在一些差异。
各地瑶族婚俗纵览:
茶山瑶半夜接新娘
金秀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其中茶山瑶的婚俗别开生面。接亲时,不吹吹呐,不抬花轿,不打锣鼓放鞭炮。男方派房族兄弟数人,半夜点火去接新娘。女方家里每一重门都点上一盏油灯,照着接亲房族。当吃罢“领情饭”之后,便把新娘接走。陪同新娘的有新娘房族姐妹数人。此时正是午夜,新娘离开村寨无人知道。新娘到新郎家酒席也很简单,当太阳东升时,新郎新娘扛着锄头双双下地劳动。这种婚礼,仪式简单,不铺张浪费,直到今天,瑶族人民仍然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巴马瑶族定亲俗仪
流传在瑶族聚居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定亲俗仪,是瑶族在说亲时专门用来表达婚礼事宜的一种习俗。在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相当牢固的基础上,家长各自选派一名高明歌手相约会面,用定亲词商量婚礼诸事。男方派出的称“市商”,女方派出的称“嗨把”,均由壮年男子充当。俩人站在一张摆有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条的竹筒的八仙茶桌旁,然后“嗨把”捧起筷条摇动起来,并按摇动筷条的节奏朗诵定亲词,颂完一段。就从竹筒抽出一根筷子放到“布商”面前。“布商”紧接诵答,然后将筷子拾起握在手中。这样,直到所有的筷条都从“嗨把”的竹筒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