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美食

春节的美食  春节,又称元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春节最为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有“百节年为首”之誉。这一天,不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干净整洁、艳丽漂亮的服饰,品尝各种美食,人人喜气洋洋,全民皆庆贺。可以说,天下华人不论在天涯海角,家家过年,人人过年。

  春节,不同时代,叫法也不尽相同: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作“岁”;商代改“岁”称“祀”;周代才称之为“年”。

  为什么会称“年”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凶残无比,每隔365天就要出来残害人畜,毁坏田园。

  人们为了防御它,就抓住它怕红、伯响的特点,用挂“桃符”、放“爆竹”的方法驱走它。长期以来习以为俗。给“年”涂上了神秘的神话色彩。

  其实,“年”本是五谷成熟的意思。周代,人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制订年节。将“五谷皆成熟称作有年,五谷皆大熟称为大有年”。“有年”指的是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今天,人们也常常把“收成”说成“年成”。所以,在周代,过年实际上是人们欢庆农业丰收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由于各个朝代的历法不同,规定年节的日期也前后不一:

  夏代的大年日期,与我们现在相同,即正月初一为岁首,所以至今人们还将阴历称作夏历;商代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即商代的大年,相当我们今天的腊月初一,比夏代提前了一个月:而周代,则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比夏代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与庄稼收获的季节有关:周代,一般庶民百姓到十月中旬,便结束了田野农活,在家里用火-烘暖房子,‘用烟熏走老鼠等害虫,把阴面向西北的窗户堵起来,以避风寒。一家男女老幼,团聚在一起准备过新年。当时,过年的目的,主要是欢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