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的七夕拜仙

在五邑(指江门市属下的各县),农历七月初六晚,家家户户在天井、阳台或院子中摆上桌子,陈列凉粉、芝麻糊、蔬果、点心,斟七杯香茶,插七炷线香,由未嫁少女端上自己用绿豆砌成图案、文字的乞巧菜,向天河的牛郎、织女星祭拜,乞求灵巧智慧,、拜时,口念乞巧词:“乞手巧,乞眉秀,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寿永长。”拜后共食祭品,至初七早上收回,并换上新鲜的茶,名为“换盏”。至此,慕仙便告结束。
  台山、开平、恩平等县农村中,多设有未嫁少女群居的女屋,慕仙也有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少女们在村中空阔场地上设置拜坛,摆数十张八仙桌。坛上除摆设各式糕糍、蔬果、点心外,还有两盘“桥梁粉”(即一般米粉),分摆桥头桥尾,意为供喜鹊架桥之用。参加拜仙的少女,各人都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技巧,别出心裁,制作“巧菜”一盘,内容形式不拘,如糕点、盆景、豆芽、谷秧、雕塑等,集中摆在坛上,让人们观赏。这是少女们展示才华技艺的大好机会。新会县少女们尤其心灵手巧,有用稻米或绿豆育秧做成的灯,用柚皮、木瓜、西瓜刻上山水或龙凤的灯,用针在鸭蛋壳刺孔成图的灯,用芝麻粘合而成的灯,用凉粉制成的鳅鱼,用莲肉丝制作的《三国》、《水浒》、《红楼梦》等名著中的人物,精美异常,蔚为大观。

  拜仙时,经过沐浴洁身的少女们,穿上自己巧手缝制的白色嵌青条花纹的衣裳,头插银簪,耳挂金环,手拿纸扇,分站拜坛两旁。少女们绕坛拜舞,边行边诵乞巧词。八音吹奏过后,少女们边舞边唱:“七月七,金鸡叫,牛郎织女渡河桥;桥头拜仙更礼佛,桥尾拜仙乞寿永。”走过象征性的鹊桥。
  拜仙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乞巧,要比赛穿七根针。少女们先把许多莲藕用彩线吊起,藕的一端插上七根针,系上七条线。每个少女口念:
  手执花针扣转手,福如东海千年寿;今年乞巧同拜仙,乞来灵巧共丽娇。
  边念边把线从针眼穿过,当词念完时能把七根针穿完者获胜。观赏的人便向她道贺,给她簪花,燃放鞭炮。此时欢声雷动,煞是热闹。尔后,把桥梁粉和各式食品煮成糍水,共同欢宴后宣告散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