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春节名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语言上讲究辞藻的时代,文人们新创了形形色色的词来指称春节。有的叫“元辰”,义为新年开始之时。晋庾阐<扬都赋):“岁惟元辰,阴阳代纪。”有的叫“元正”,义为正月的开始。晋傅克妻辛氏(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滋。”有的叫“元首”,义取开始。晋荀勖(正旦大会行礼歌》诗:“於皇元首,群生资始。”有的叫“岁朝”。《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有的叫“履端”。晋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这个名称源于<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馀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原意是说历法要推算好术历的开始,六朝人用作春节的典故。他们还仿照汉人“三朝”“三始”的说法创造了“三正”、“三元”之名。晋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六首》之一:“三正元辰,朝庆鳞萃。”梁宗檩《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南齐书·武帝纪》:“冬十二月己丑,诏曰:‘缘淮戍将,久处边劳,三元行始,宜沾恩庆。”’需要指出的是,<初学记》卷四引<汉书》曰:“历者序四时之端,正分至之节,故圣人考历数以正三元。”这些话不见于今本《汉书》,当是张冠李戴,故以“三元”之名为始见于六朝时期。
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旦”和“新年”之名也是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玉烛宝典》卷一《正月孟春)引晋成公绥《正旦椒花铭》:“肇惟岁首,正月元旦,厥味惟新,蠲除百疾。”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干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但在当时这两个新名词没怎么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少有人使用它们。人们比较喜欢使用的是“元日”、“正旦”和“正朝”。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一:“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宋书·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北齐萧悫有《奉和元日》诗,南朝陈后主有《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正旦”的例子如:曹植(元会》诗序:“汉正会礼:正旦,公侯以下升殿,称万岁,作乐燕飨。”<后汉书·陈翔传):“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m‘正朝”的例子如:《艺文类聚》卷四引三国吴裴玄<新语》:“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以副之,俗说以厌疠气。”晋曹毗和晋刘和妻王氏都有题为<正朝》的诗作。
关于“元旦”的得名有人作过这样的解释:“从字面看,元为首,旦为晨。元旦即是每岁第一天的早晨。为什么要将这个节日称作元旦,而不叫元日或元夕呢?这是因为中国上古是习惯于以晨旦作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元旦也就是一年中第一天的第一时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更大的希望,期待着新年时刻的来临,故以元旦为名进行庆祝。”①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我们上面说了,“旦”有初一的意思,“元El"义为一年的第一个初一,并无深意。说春节不叫“元日”,也不免疏失。
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旦”和“新年”之名也是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玉烛宝典》卷一《正月孟春)引晋成公绥《正旦椒花铭》:“肇惟岁首,正月元旦,厥味惟新,蠲除百疾。”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干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但在当时这两个新名词没怎么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少有人使用它们。人们比较喜欢使用的是“元日”、“正旦”和“正朝”。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一:“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宋书·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北齐萧悫有《奉和元日》诗,南朝陈后主有《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正旦”的例子如:曹植(元会》诗序:“汉正会礼:正旦,公侯以下升殿,称万岁,作乐燕飨。”<后汉书·陈翔传):“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m‘正朝”的例子如:《艺文类聚》卷四引三国吴裴玄<新语》:“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以副之,俗说以厌疠气。”晋曹毗和晋刘和妻王氏都有题为<正朝》的诗作。
关于“元旦”的得名有人作过这样的解释:“从字面看,元为首,旦为晨。元旦即是每岁第一天的早晨。为什么要将这个节日称作元旦,而不叫元日或元夕呢?这是因为中国上古是习惯于以晨旦作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元旦也就是一年中第一天的第一时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更大的希望,期待着新年时刻的来临,故以元旦为名进行庆祝。”①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我们上面说了,“旦”有初一的意思,“元El"义为一年的第一个初一,并无深意。说春节不叫“元日”,也不免疏失。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