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传说辨误

有关火把节的传说,除了方志记载的以外,民间对火把节的传说一般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传说。但是影响比较深远的是汉文史志中的“阿南与火把节”、“武侯与火把节”、“慈善与火把节”
  等传说。这几个传说故事从明朝云南史志中出现以后,凡是提到火把节的地方都相互辗转传抄,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志中都有上述传说。甚至连四川西昌县志和其它一些县志中都有上述传说,可见其影响之广,传播之远。
  首先对上述传说提出怀疑的是北京大学游国恩先生,他在西南联大期间专门对火把节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上述传说皆不可信。他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证后,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明清之际地方文人的附会之说。
  笔者在游国恩先生对火把节上述传说辨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察,现将其阐述如下:
  关于阿南与火把节关系问题,阿南之事不见史籍,尤其是曼阿娜和阿南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才见于云南有些方志中,之前未见记载。郭某在记述中作郭世忠,(滇志》又作邓世忠。据载,(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有中郎将郭昌,《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平西南夷未服者,以为益州郡。”又“元封六年,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有人认为叶榆酋曼阿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可能是影射汉将军郭昌出兵西南夷地区的军事行动。然而阿南传说从记载中来看起于明清之际,当时的地方文人根据民间的一些老百姓的传说而引起的。
  关于武侯南征与火把节关系问题。据有关史记记载,蜀汉建兴三年春,武侯率众南征。诸葛亮(出师表》有“五月渡沪,深人不毛”。沪即沪水,今之金沙江。据说武侯渡沪之处,在今天的川滇边境会理姚安一带。五月渡沪人滇,然后有几说:“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一云武侯以是日至白崖,蛮夷列炬迎之,故留传为节。”“一云孔明于是日擒孟获,侵夜人城,父老设燎以迎,相沿成俗。”以时间上来看,五月渡沪,六月二十四日在滇中发生上述所说的事似乎顺理成章,然而民间传说孔明南征,夷人恐慌尽避战乱人深山老林中,男人勇武之队伍则以刀矛予以抗衡。
  当时的西南夷地区不可能以列炬相迎武侯。所以,把火把节与武侯南征联系在一起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游国恩在《火把节考》一文中对此说:“而川桂诸省少数民族又不约而同,并有此俗。
  故知其不关武侯南征之事也。况滇黔各省附会诸葛之事,何地没有?可尽信乎?”
  关于松明楼与火把节关系问题。根据有关火烧松明楼的记载来看,该传说始见于明末清初的云南地方志。据介绍,最初载于杨慎删正文元朝(滇载记》((白古通记》),然后李元阳(云南通志》记述之。两(唐书)、(通鉴)、(蛮书)、《记古滇说)、(云南志略)都不载松明楼之事。可见其一时间太晚,其二不是普遍之说。再从南诏之历史事件来看,所谓诱五诏王与松明楼一事之说,檀萃(农部琐录)说:“自皮罗阁夺五诏地,其王或灭或徙,俱未有焚死事,恐传闻之讹也。”游国恩《火把节考》一文说:
  “知元以前无诱会焚诏之说矣,(滇载记)及李氏(通志)虽载之,而仍不及其他,知明以前无约铡之说矣。其并载二事而因果之者,则自(南诏野史)始,而考其所出,似又以《记古滇说》及(滇载记)为蓝本面衍绎点之。故曰:“此明以来后起之说也。”
  综上所述,史志中的这些关于火把节来源的传说,一是明显地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二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即把火把节与武侯南征任意附会,没有考虑西南夷与武侯南征的战争灾难给当时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敌对情绪。实际上,在西南民族中尤其是在彝族中有不少与孔明打仗的民间传说。例如和孔明争夺西昌城;孔明在云南与彝族先民发生战争后彝族先民渡过金沙江北上凉山等等传说。它从侧面反映了“孔明于是日擒孟获,侵夜人城,父老设燎以迎,相沿成俗”的说法的不可能性。彝族火把节的来源怎么可能是庆贺自己的首领被擒而相沿成俗呢?所以,可以看出其附会臆说。
  一般来说,民间对火把节来源的传说多与火祈福祛灾相联系。有些传说可能相当古老,有些传说可能历史不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