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散场,杯盏间唯见李奶奶正将一只青釉碗收进红布袋。碗沿带着工整如新月的人工缺口,碗底几根面条混着清汤微微晃动。邻座年轻人嘀咕:“残汤剩面也当宝?”老人指尖抚过碗壁,眼角的笑纹更深了——她带走的哪里是残羹?分明是延绵百年的生存密码。
长江中下游的寿宴上,这类带着人工缺口的碗绝非孤例。若你在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驻足,会撞见一组晚清福寿纹缺口碗:碗心青料写就的“寿”字苍劲有力,边沿却豁开一道匠人
请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