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缰利锁之外

唐人刘禹锡《浪淘沙》说:「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站在世纪之交的临界点,仰望历史巨潮,每个人的历史观、世界观似乎又开阔不少。只是在叹为观止之余,蓦然惊觉,大家都是站在冲浪板上的独行者,你以为乘风破浪,英姿飒爽,实则无依无靠,随波逐流,任人摆布。时潮大浪当然也淘洗着紫砂、考验着人性,任你是浪里白条,也是半点不由人。

偶读唐人郑云叟《伤时》:「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青山。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想想,此事古今皆然,五十步也不用笑百步了,倒是用此来形容紫砂现象,竟是贴切地叫人心惊。

不是名位不重要,毕竟它曾在过去的四十年,规范了整个紫砂产业的产销秩序。也不是利益不重要,毕竟捏泥塑砂、玩壶喝茶的,都是经济动物,尘缘未了,六根难断。连豁达的宋人杨公远也要喟叹:「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花一甲子功力堪破名利固不嫌晚,只是,人生又有几个甲子?

最近因缘际会地主办了两岸紫砂交流以来,最具意义的「有壶同享,有难同当——两岸紫砂茗壶赈灾义卖会」,对于紫砂界的众生相又有了较深层的观察与感触,人情冷暖,一一领受。

一场天崩地裂的百年大震,让许许多多好的、坏的事物显露了出来——不管是暗藏在华夏柱子里的色拉油桶,或者是隐埋在人性深处的爱心。

两岸紫砂交流约在二十年前开始热络,做为紫砂陶艺最丰盛的收藏园地,台湾与宜兴的密切情谊,绝非中国其它城市所能比拟。二十个寒来暑往,两地的跨海陶缘让彼此都拥有许多朋友——有些朋友甚至只是慕名神交十数年而缘悭一面。

在全台难以计数的茶桌旁,在促膝长谈的壶事春秋里,壶友们莫不对顾景舟、蒋蓉等紫艺耆宿如数家珍,有趣的是,他们甚至叫不出自己副市长的名字!

1999年的一个秋夜,地动天摇的数十秒,多少台湾人的命运就此改变。遗憾的是,平均每一万个台湾人,就有一人失去宝贵的生命。欣慰的是,每一个受难者,就有一万个人可以帮助他的遗族。感念的是,与台湾情谊深厚的宜兴陶友们,纷纷响应本次的募款义举,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及陶艺专业委员会的发起下,共有百余位陶艺家们参与,他们不分厂派,不计较名利,只想尽一己之力。同样的,在台湾亦有数十位紫砂业者及收藏家积极参与,他们有的捐出高额藏品,有的协助联络运送展品,总计共募集了大小名家壶约240件,以及约450件的商品壶、茶具、瓷杯、书籍,充分展现紫砂壶艺界特有的情义热忱。

相对于受创之剧,这笔义款当然只是棉薄之力。但重要的是,这份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骨肉之爱,让我们「有壶同享,有难同当」。

若干年后,未来的爱壶人将会在《宜兴紫砂发展史》如是写道:1949年被历史裂缝分隔两岸的爱壶人,却因整整五十年后的世纪末强震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这些爱壶人深信,从紫砂壶里倾泻出的金黄茶汤,终能在裂缝中灌溉出希望的新芽,填补任何鸿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