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彝族服饰特点,历史,地理,刺绣介绍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服饰色彩艳丽,绣工精细,尤其是图案纹饰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绣在服装上的民族史诗”。

    尽管彝族服饰有上百种不同样式,但有着共同渊源关系,各地彝族服饰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



    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

    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其中彝族妇女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服饰地理划分

    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龙川江)型(主要指南华、楚雄市、牟定县、就安县操禁语中部方言罗罗泼次方言的囊族地区服饰)、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



彝族服装首饰

    彝族过去无论男女多按一件羊皮褂子,而小凉山和滇东北彝族多身披一件“擦耳瓦”——羊毛披毡。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料珠的鸡冠式花帽,已婚妇女包头帕,衣服的领边、袖口、衣襟边综多有精美鲜艳的刺绣花边。

    养族女子的质饰,是用输树皮制成的黑色大腰环。相传在古代,彝族女子英勇善战,打仗时以铁皮腰环护身,后来彝族妇女以此作为一种吉祥物和护身符而流传至今。



    青、中年妇女多头顶绣花的瓦式方帕,用发辫缠压,方帕前端遮往前额。妇女上穿镇花边或绣花边的大襟右枉衣,加以百褶裙边镶有多层色布,颇为美观大方。

    除小凉山彝族妇女穿裙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族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或镶有精致的花边。彝族妇女穿右开襟镶边绣花短上衣,领口用银器珠宝装饰,下身着白色棉布百褶裙。



彝族女人头饰

    头饰因不同地区、不同年龄而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以长三尺宽一尺的青蓝布为帽,一头用发辨加毛线维绕戴头上,另一头往后拖至腰间;

    有的地方则以一块尺许见方的黑棉布或灯芯绒做头帕,戴时将一个角正对前额;中老年或生过孩子的妇女,以一块五尺黑布折为八角圆帽戴之。妇女也按羊毛毡披风。



传统彝族服装图案色彩

    牟定、姚安、南华与楚雄市同属于彝语中部方言罗罗泼次方言区,在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审美取向诸方面有着共同的一致性,表现为传统服装服饰色彩、构图、款式的-致性,彝族服饰刺绣图案、色彩、基本款式的选择等方面基本一致,其中姚安县官屯乡梅葛故乡——马游地区的彝族刺绣又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习性和色彩、构图取向,其服装服饰在全州彝族服装服饰具有唯一性。

    分类上系楚雄龙川江型。姚安县前场镇、适中乡和太平镇境内的彝族,彝族服饰特色趋同于牟定南华系列,有的学者称之为龙川江彝族服饰系列。



    彝族青年妇女戴黑布包头或绿色军帽,穿红色衣服,套黑领褂,系三角围腰,持银项链,系白飘带,着现代时装裤鞋;

    中老年妇女着青蓝色衣,套黑领褂,系花围腰,绣背布;幼童戴银牌虎头帽,戴银项圈。

    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葡萄村、三角村、黄泥塘村和左门乡全景之内的彝族服饰在姚安县境内被称为西山条族股饰,这一地区的彝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银饰琳琅满目,上衣以红、白、蓝布镶嵌,贴五彩花瓣,衣脚飘丝须,须上五色彩珠,帽绣花鸟图案,系银链,链端系银铃,青年妇女戴绣花帽,作母亲后改缠包头。



彝族传统服饰制作方法

    彝族传统服饰是用自制土布和丝线以手工的形式缝制而成,在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围腰、鞋子、包头、挎包、裹背等服装上以挑、压、镶等工艺结合,根据图案色彩的需要,以红、白、青、绿、蓝、黄等线交替使用,图案有较为形象的动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种几何图纹,绣花的方式分排花、穿花、堆花、贴布花等,镶边有嵌镇、流边、锁边等,图案一般先制作在小块布或段子上,再缝在衣服上,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刺绣。装饰品以银器为主,有项链、手镯、耳环、银链、银牌、银泡等,也有玉器手镯和耳环。

    彝族妇女都喜爱在自己的衣服上挑花绣朵,无论赶街集会、走亲串戚和结婚庆典都要穿上自己缝绣的彝族盛装,在欢快和奔放的彝族歌舞中展现了彝族人民多彩多姿的生活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再现了彝族妇女非凡的智慧和超脱的美丽。



彝族刺绣特点

    牟定、姚安、南华与楚雄市的彝族刺绣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彝族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刺绣多以手工技法为主,色调上传承了彝族独特的黑、红、黄三原色,图案大多反映大自然的动植物,具有明显的吉祥的含义,图案主要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绣品大多工整细腻,注重与生活必需品相互兼容,适大多工整细腻,注重与生活必需品相互兼容,适用范围广,有艺术产品的可视性,又有生活产品的实用性,是彝族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的结晶。



    特别是双柏县大麦地镇底土村的彝族刺绣-—“堆绣”,绣法独特、色泽鲜明、立体感较强。彝族刺绣产品主要包括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钱包、枕头、挎包和各种饰品,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南华县彝族米撒拔属彝语西部方言区,主要分布于与普洱市、大理州的交界处南华县兔街乡半坡村委会,南邻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西与大理州弥渡县接壤,先祖源于巍山,其赛语自称“米撒拔”,当为唐时六诏之南的“蒙舍(诏)”。



彝族服装新娘服饰

    服饰属于滇西型,米撒拔新娘盛装,身穿大红色旗袍,头戴彝族女盛装头饰、耳坠银饰、挂围腰银链一套,脚穿绣花毛边布鞋。头饰为银鼓帽,上级梯形状排列银梅花泡230余颗,正中级大银泡1颗,顶端有银鱼须3个,下各缀银铃须链铃铛各3条,耳环为银如意结垂1对,围腰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围腰银链是米撒拔女盛装最精彩的部分,其上级镂空银铃铛1对,银双鱼须如意结1对,镂空雕刻银针筒1个,银鱼须垂银掏耳勺1对,掏牙针1对,银桃形带盖脂粉盒1个。



    绣花鞋鞋面绣40余朵小花,间配绿叶,红绿相间,甚为抢眼,米撒拔新娘女盛装饰品中的脂粉盒在云南112种彝族服饰是为一枝独秀。禄丰县高峰乡彝族格苏服装艳丽,未婚女青年穿大红裤子,绿绸衣服,衣服上绣有精美图案,外衣无领,头戴“花鸡冠”帽,绣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缀以银、铜等装饰,顶端绣以鸡头,用丝线或毛线缠在头上,围腰亦绣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