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文化保护初探——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

    一、前言

    苗族历来无文字,直至上世纪初,苗族无文字的历史才得以终结。而作为“服饰大族”的苗族,其服饰中丰瞻的表象符号因此成为苗族文化传承中重要的“无字天书”。苗民把针线当作笔墨,对苗族的迁徙、战争和族源进行了生动地诠释,[1]反映了苗民的信仰、传说、生境和审美观。加之苗族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形态,不同地域的服饰图案和结构形成各自特征,呈现出服饰文化的空间差异。所以,苗族服饰具备多重价值———工艺、艺术、文化与文物价值。但时至今日因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服饰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性正逐步消失并趋向汉化,制作工艺正在凋零,有人形容“未来苗族服饰将被保存在国外博物馆,其余会退出历史舞台”,[2]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重要民族文化的保护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贵州台江县苗族服饰文化之内涵辨析

    从有形的文化资源角度而言,台江地区的苗族服饰大致可分为方你、方白、方秀、方纠、方南、方翁、革一、翁芒、后哨等九种类别。女装华美,多以藏青或藏蓝(蓝中略带红)为底色,采用多种颜色的挑花或刺绣来装点,[3]喜好绣制大朵花样,刺绣密集,几乎遮盖底色。若是盛装,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