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的母题探索
一、苗族服饰图案的母题起源
苗族同胞自称蚩尤的后人,据历史记载,蚩尤带领的九黎部落原居住于今天的安徽、江西一带,北上战败后退居长江流域;经尧舜禹三代不断征伐,至商周形成了部落联盟“荆蛮”。“荆蛮”在春秋战国时期仍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后被迫迁徙向武陵、五溪地区,史籍上称之“武陵蛮”“五溪蛮”;至唐宋,苗族大部分已经在以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定居了,由于贵州山地的险峻偏远,苗族文化几乎与世隔绝,从而以原始的形态保存了下来。
图1男人穿着苗绣盛装“百鸟衣”
在苗族上下六千多年、绵延几万里的苦难迁徙中,文字和书都太奢侈、太容易引人注意,于是服饰上一些图案以隐秘的规则,由一代代母亲们手把手地教给年幼的女儿,这些千百年不变的图案是苗族别于他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苗族民族文化的母题与所指。可以说,独特的民族背景与历史,使得远古的苗文化得以以“活态”的方式保留于族群的生活中。这些图案成为维系民族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因子,它们沉淀为集体无意识中的民族基因,在民众中以明确的形式存在,并决定着民族的思想与行为,在其社会中发挥着神秘而强大的作用。
这些世代相传的图案,苗族俗称“母花”“妈妈花”,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中看到了相似或完全相同的图案,如河姆渡文物中的鸟造型、大汶口陶罐上的“八角星”等,可以说苗族服饰上的“妈妈花”是中华上古文明罕见的“活化石”,读解这些图案,是研究苗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苗族服饰图案的母题图案解析
“妈妈花”是苗族文化的原型,是从远古苗族先民们那里传承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那些亘古不变的原始形象。它们往往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历史,以不断重复出现的“母题”形象,表现在苗族服饰的刺绣和蜡染以及其他各种符号和仪式之中。“妈妈花”的图案主题或体现先民的图腾信仰;或再现崇尚自然、博取万物的和谐关系、或将不可言说的历史抽象为几何图形,在符号的言说功能与图像的审美功能上满足人的现实需要与精神需要。
(一)苗族服饰图案中的“神话母题”
图2破线绣“兄妹成婚”
人类文明的起源总是从神话开始的,苗族也不例外。神话主题是苗族服饰图案中最基本的固化语言形式之一,蕴含了苗族起源最原始的信息。这些神话中有关于半人半神的祖先“姜央”的故事,如姜央造人、姜央射日、兄妹成婚等;也有一些被神话的历史人物,如“务么细”和“兰娟王”;有表现对生活美好追求的民间传说,如“螺丝媳妇”“二妹与蛇郎”“龙女”等。这些主题经常会出现在台江、施洞等地的平绣和破线绣中,一般有固定的剪纸底样,绣前也需要先剪出纸样铺贴在布面上,而后单针单线覆盖其上,这一过程中讲究针脚均匀、丝路平整,最后再以锁线勾出轮廓,由于纸样加重了图纹的厚度,图案呈现出明显的浮雕感,给人以富丽的感觉。
(二)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哲学母题”
图3紫云地区服饰及背扇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关于宇宙的思考,在《易经》形成之前的“河图洛书”体现了最朴素的宇宙观,盖天说和天极崇拜。天是半圆的穹形,扣在方形的地上,北极星在“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天圆地方”一阴一阳,是宇宙的结构方式,同时是宇宙的运行方式而不是圆是指其天时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方是指地承载万物、广及四面八方,汉文化按照这个宇宙图式演绎出阴阳图与九宫图,建立了以《易经》首的文化解释系统和推理系统。贵州苗族服饰上的有很多从阴阳图和九宫图演化而来的图案,主要往往以挑花的绣法出现,经纬之间有严格的规定,部族的首领的花衣和精神首领“鬼师”的祭服就是这样的花纹,民间则多用于领边和袖边的装饰,右图中服饰中有多处“米”字图案,即是“九宫”,从方位上代表四面八方,从时间上也代表了四季与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古老朴素的宇宙观隐喻其中。
(三)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历史母题”
苗歌中唱到:“……照田地的样子做条裙子穿,把江普的瓦房绣在衣裳上。我可爱的家乡啊,绣上花裙永远叫子孙怀念”。苗族服饰被誉为“带着家园同行的衣裙”“穿在身上的史诗”,其服饰上的纹样图案是苗族走过千山万水的历史见证。那裙裾上的道道线条,是一条条河流;背牌上的回形纹、菱形纹、凸字纹是城池的平面图;围腰上的弓驽纹,是蚩尤发明的“五兵”……苗族人就是这样,沿着服饰上的图文,他们追寻着自己的历史,在过去与自我的对话中从未迷失。
图4紫云女子服饰
(四)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母题”
图5破线绣牛龙
远古先民相信他们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着极其亲密且特殊的关系,为寻求这些动、植物的能力,先民们创造了图腾,图腾既是出自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也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投射。苗族神话中,蚩尤手中的武器在他死后化成枫树,在枫树上蝴蝶妈妈孕育出十二个卵,孵出龙、牛、雷公、老虎、姜央等十二个兄弟,从而演化为最初的十二支系,因此,枫树、蝴蝶是苗族的民族图腾,而鸟、龙、牛、虎等成为了一些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这些图腾图案绣在衣服上,即赋予服饰主人某种力量,同时也是身份标识,自古以来就有服饰图腾相同的青年不能通婚的禁忌。
这里需要特别说说苗龙图案。与汉文化中高高在上、威严不变的龙不同,苗龙平等地跻身于众多动物间,并与其它动物自由组合,从而形成了牛龙、蛇龙、鱼龙、蚕龙等,其造型千变万化,有人首蛇身龙、人首鱼身龙、鱼身鹿角龙、人首鸟身龙等,苗龙是“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世界观的图形再现,这些龙总是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交融互渗,并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穿插。
(五)苗族服饰图案中的“自然母题”
图6打籽绣背扇
在苗绣中,山水树木、花草鱼虫无不可取为纺织绣绘的素材,这类图案更多表达了初创者的个人意识,因而花样繁多、充满个性,也具有无穷的象征和寓意,在苗族服饰中,各种绣法、蜡染、银饰上都极具表现,这里仅以三都水族地区的马尾绣和台江、革一的梗边打籽绣可为此类绣品的代表。
三、探索与保护
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民族文化的根性,集体无意识被重塑和改写。对于年轻一代,他们没时间,也不愿再从长辈手中习传本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技艺现阶段既不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近几年贵州旅游业迅速发展也加速了民间传统的消亡,商业化的操作模式打破了村寨生活的平静,而廉价的机械化产品取代了精湛的手工并吸引和误导着人们对苗族文化的理解,苗绣及贵州其它民间工艺都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生死课题。
图7锦绣银柱手链
幸运的是保护和研究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老一代的研究者如刘雍先生、曾宪阳先生曾大量收集了民间服饰及工艺品,使之得以保存;现在,除了研究、宣传者之外,更有研发手工产品、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新兴产业,虽然他们仍处于艰难的发展中,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因为贵州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是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只有手工艺产品给苗族同胞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精神骄傲时,苗族手工业才能在民间传承与发展。我们期待着以苗绣、银饰加工为首贵州手工业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苗族同胞自称蚩尤的后人,据历史记载,蚩尤带领的九黎部落原居住于今天的安徽、江西一带,北上战败后退居长江流域;经尧舜禹三代不断征伐,至商周形成了部落联盟“荆蛮”。“荆蛮”在春秋战国时期仍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后被迫迁徙向武陵、五溪地区,史籍上称之“武陵蛮”“五溪蛮”;至唐宋,苗族大部分已经在以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定居了,由于贵州山地的险峻偏远,苗族文化几乎与世隔绝,从而以原始的形态保存了下来。
图1男人穿着苗绣盛装“百鸟衣”
在苗族上下六千多年、绵延几万里的苦难迁徙中,文字和书都太奢侈、太容易引人注意,于是服饰上一些图案以隐秘的规则,由一代代母亲们手把手地教给年幼的女儿,这些千百年不变的图案是苗族别于他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苗族民族文化的母题与所指。可以说,独特的民族背景与历史,使得远古的苗文化得以以“活态”的方式保留于族群的生活中。这些图案成为维系民族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因子,它们沉淀为集体无意识中的民族基因,在民众中以明确的形式存在,并决定着民族的思想与行为,在其社会中发挥着神秘而强大的作用。
这些世代相传的图案,苗族俗称“母花”“妈妈花”,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中看到了相似或完全相同的图案,如河姆渡文物中的鸟造型、大汶口陶罐上的“八角星”等,可以说苗族服饰上的“妈妈花”是中华上古文明罕见的“活化石”,读解这些图案,是研究苗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苗族服饰图案的母题图案解析
“妈妈花”是苗族文化的原型,是从远古苗族先民们那里传承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那些亘古不变的原始形象。它们往往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历史,以不断重复出现的“母题”形象,表现在苗族服饰的刺绣和蜡染以及其他各种符号和仪式之中。“妈妈花”的图案主题或体现先民的图腾信仰;或再现崇尚自然、博取万物的和谐关系、或将不可言说的历史抽象为几何图形,在符号的言说功能与图像的审美功能上满足人的现实需要与精神需要。
(一)苗族服饰图案中的“神话母题”
图2破线绣“兄妹成婚”
人类文明的起源总是从神话开始的,苗族也不例外。神话主题是苗族服饰图案中最基本的固化语言形式之一,蕴含了苗族起源最原始的信息。这些神话中有关于半人半神的祖先“姜央”的故事,如姜央造人、姜央射日、兄妹成婚等;也有一些被神话的历史人物,如“务么细”和“兰娟王”;有表现对生活美好追求的民间传说,如“螺丝媳妇”“二妹与蛇郎”“龙女”等。这些主题经常会出现在台江、施洞等地的平绣和破线绣中,一般有固定的剪纸底样,绣前也需要先剪出纸样铺贴在布面上,而后单针单线覆盖其上,这一过程中讲究针脚均匀、丝路平整,最后再以锁线勾出轮廓,由于纸样加重了图纹的厚度,图案呈现出明显的浮雕感,给人以富丽的感觉。
(二)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哲学母题”
图3紫云地区服饰及背扇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关于宇宙的思考,在《易经》形成之前的“河图洛书”体现了最朴素的宇宙观,盖天说和天极崇拜。天是半圆的穹形,扣在方形的地上,北极星在“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天圆地方”一阴一阳,是宇宙的结构方式,同时是宇宙的运行方式而不是圆是指其天时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方是指地承载万物、广及四面八方,汉文化按照这个宇宙图式演绎出阴阳图与九宫图,建立了以《易经》首的文化解释系统和推理系统。贵州苗族服饰上的有很多从阴阳图和九宫图演化而来的图案,主要往往以挑花的绣法出现,经纬之间有严格的规定,部族的首领的花衣和精神首领“鬼师”的祭服就是这样的花纹,民间则多用于领边和袖边的装饰,右图中服饰中有多处“米”字图案,即是“九宫”,从方位上代表四面八方,从时间上也代表了四季与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古老朴素的宇宙观隐喻其中。
(三)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历史母题”
苗歌中唱到:“……照田地的样子做条裙子穿,把江普的瓦房绣在衣裳上。我可爱的家乡啊,绣上花裙永远叫子孙怀念”。苗族服饰被誉为“带着家园同行的衣裙”“穿在身上的史诗”,其服饰上的纹样图案是苗族走过千山万水的历史见证。那裙裾上的道道线条,是一条条河流;背牌上的回形纹、菱形纹、凸字纹是城池的平面图;围腰上的弓驽纹,是蚩尤发明的“五兵”……苗族人就是这样,沿着服饰上的图文,他们追寻着自己的历史,在过去与自我的对话中从未迷失。
图4紫云女子服饰
(四)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母题”
图5破线绣牛龙
远古先民相信他们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着极其亲密且特殊的关系,为寻求这些动、植物的能力,先民们创造了图腾,图腾既是出自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也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投射。苗族神话中,蚩尤手中的武器在他死后化成枫树,在枫树上蝴蝶妈妈孕育出十二个卵,孵出龙、牛、雷公、老虎、姜央等十二个兄弟,从而演化为最初的十二支系,因此,枫树、蝴蝶是苗族的民族图腾,而鸟、龙、牛、虎等成为了一些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这些图腾图案绣在衣服上,即赋予服饰主人某种力量,同时也是身份标识,自古以来就有服饰图腾相同的青年不能通婚的禁忌。
这里需要特别说说苗龙图案。与汉文化中高高在上、威严不变的龙不同,苗龙平等地跻身于众多动物间,并与其它动物自由组合,从而形成了牛龙、蛇龙、鱼龙、蚕龙等,其造型千变万化,有人首蛇身龙、人首鱼身龙、鱼身鹿角龙、人首鸟身龙等,苗龙是“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世界观的图形再现,这些龙总是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交融互渗,并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穿插。
(五)苗族服饰图案中的“自然母题”
图6打籽绣背扇
在苗绣中,山水树木、花草鱼虫无不可取为纺织绣绘的素材,这类图案更多表达了初创者的个人意识,因而花样繁多、充满个性,也具有无穷的象征和寓意,在苗族服饰中,各种绣法、蜡染、银饰上都极具表现,这里仅以三都水族地区的马尾绣和台江、革一的梗边打籽绣可为此类绣品的代表。
三、探索与保护
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民族文化的根性,集体无意识被重塑和改写。对于年轻一代,他们没时间,也不愿再从长辈手中习传本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技艺现阶段既不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近几年贵州旅游业迅速发展也加速了民间传统的消亡,商业化的操作模式打破了村寨生活的平静,而廉价的机械化产品取代了精湛的手工并吸引和误导着人们对苗族文化的理解,苗绣及贵州其它民间工艺都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生死课题。
图7锦绣银柱手链
幸运的是保护和研究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老一代的研究者如刘雍先生、曾宪阳先生曾大量收集了民间服饰及工艺品,使之得以保存;现在,除了研究、宣传者之外,更有研发手工产品、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新兴产业,虽然他们仍处于艰难的发展中,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因为贵州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是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只有手工艺产品给苗族同胞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精神骄傲时,苗族手工业才能在民间传承与发展。我们期待着以苗绣、银饰加工为首贵州手工业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