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百鸟衣服饰艺术
在众多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以其复杂的款式、大胆的色彩、丰富的纹样和精致的刺绣而具魅力,表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和娴熟的技艺。苗族的服饰纹样大多源自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记录。他们把对故土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情感倾注在服饰制作中,创作出苗族人独特的服饰艺术,如田连阡陌纹、九曲江河纹、城池纹记载的是历史上苗族在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生活的经历。苗族服饰的款式和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是识别“我族”与“他族”、“我支”与“他支”的认同符号。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当地每个支系都有其独特的服饰,差异的形成既缘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又有地理环境、气候差异以及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还有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渗透的因素。苗族服饰中祭祀仪式服装百鸟衣极具特色,并且较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样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百鸟衣服饰产生与发展的文化环境
1.1原始宗教是百鸟衣服饰产生的社会背景
“鼓藏仪式”是苗族重大的祭祖仪式,表达苗族族人对祖先的虔诚信仰与敬畏,图1为鼓藏仪式的场景。在这种仪式过程中不仅凸显苗族以祖先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秩序,而且展示着以血亲为经、姻亲为纬的苗族社会网络权力结构。鼓藏仪式具有维护苗族社会和谐的功能[1]。
图1鼓藏节Fig.1Guzangritual
鼓藏仪式具有传递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仪式中不仅包含民族历史和道德规范,而且还要族人掌握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其中就包含人们亲手制作的盛装服饰百鸟衣———鼓藏仪式的主祭祀服。从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图案、刺绣都蕴含着苗人的信仰和文化内涵,把对祖先的怀念与敬畏以服饰为载体代代传承。
1.2符号图腾对百鸟衣服饰发展的推动
居住在丹寨县境内的苗族支系自称“嘎闹”,他们是上古蚩尤部落中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后裔。黔东南地区流传有两则关于鸟图腾的传说。一则是自雷公与人类始祖姜央发生冲突后,雷公发大水淹没了大地,姜央的一对儿女相两和相芒躲在葫芦中幸免于难。大水消退后,葫芦被搁浅在高山绝壁之上,是岩鹰把兄妹俩背到平地。后来兄妹婚配,人类才再次得以繁衍生息。岩鹰(鸟)成为了人类的救星。另一则是龙女与钓鱼郎婚配的故事,他俩结婚后辛勤开垦、耕耘,家庭富裕殷实,并生育了儿子往留。后来遭到邻居嫉妒和挑唆,钓鱼郎对龙女产生误解,逼龙女抛夫弃子回到了深潭龙宫。有一天,儿子往留独自一人在河边放牛,龙女变成一只美丽的水车鸟飞在往留的头顶,并告诉往留自己就是他的母亲,此后,水车鸟天天陪伴往留,照顾往留直到长大成人[2,3]。
这都说明了苗族人对鸟的独特情感,视其为祖先,是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图腾之一。鶺宇鸟、岩鹰和水车鸟都是鸟纹样的最初形态,苗族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化为抽象的、丰富多变的鸟纹样。把对鸟的感情上升为对鸟的崇拜,世代相传。百鸟衣服饰是苗族民间信仰观念的具象化,是苗族信仰文化的载体。
2百鸟衣的服饰特征
百鸟衣由于其产生与发展的特殊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服饰特征,特别是服饰图案,与苗族文化紧密相连。
2.1百鸟衣服饰的形制
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摆贝支系的百鸟衣服饰特点为上下连属式,衣身较长,至小腿以下,男女皆可穿。图2为摆贝式百鸟衣[4,5],它是百鸟衣中极具特色的服装。其款式为直领对襟,无扣;袖子为连身袖,宽大平直;腰节向下10cm处分叉;裙摆由12条飘带组成,尾端有羽毛装饰。通体绣花,以绿色为主色调,服饰色彩对比鲜明。构图中充满了鸟龙纹、枫叶纹、蝴蝶纹等突破惯有思维的刺绣图案。
图2摆贝式百鸟衣
榕江县高隋乡的高隋式百鸟衣服饰独具特点,具体如图3所示[6]。图3中上装内穿菱形肚兜,肚兜上部装饰以桃红、浅绿、橙色搭配成的几何纹样桃花刺绣,外着紧袖对襟低领上衣,领口处露出内衣精美的刺绣,襟边、领边和袖口用挑花带装饰;下身为飘带裙,裙摆装饰羽毛,裙长及脚踝,外围拦腰。色彩善用强烈的对比色,追求颜色的浓郁和艳丽感,以浅绿和橙色为主。挑花为高隋式百鸟衣的主要工艺特点。
图3高隋式百鸟衣
丹寨县雅灰式百鸟衣服饰特点为上衣下裳,上装为对襟上衣,内穿五边形肚兜,下着百褶裙,裙子外面围一条由数十条刺绣彩带组成的条裙,裙摆末端缀有羽毛,条裙的前面再系一个摆为尖角的围裙。衣料为青色斗纹亮布,袖口周围用白布拼接装饰。丹寨县雅灰式百鸟衣服饰如图4所示[7]。
图4丹寨县雅灰式百鸟衣
2.2百鸟衣服饰的面料
百鸟衣服饰以家织的土布与红、粉红、黄、绿、蓝等彩色锦缎丝绸缝制而成。苗族妇女们通过种棉、纺纱、织布、染布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土布。苗族先民喜用颜色鲜艳的面料制作服装,染布是服装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苗族传统用于染色的染料多为植物染料,但也使用了矿物染料和动物血等。其中:使用矿物颜料的朱红色是朱砂,粉白色是绢云母,银灰色是硫化铅、硫化汞的混合物;使用植物颜料的红色是茜草素,鲜黄色是栀子素,蓝青色是靛蓝,黑色是炭黑等;其余深浅不同的色谱,以及各种复色色谱,皆由“红黄蓝”三原色配置而成。
不同的色彩使用不同的颜料制剂和原料,其中靛蓝染色是最基本的染色工艺。靛蓝染色是一次次渐进的过程,染完晾晒,然后捶打,再染色、晾晒、捶打,如此循环十几遍才能得到理想的深蓝色。
苗族在染色技术上已经运用了涂染、浸染、套染和媒染工艺,染好的布还要上胶,可以对布进行固色、增加光泽和硬挺的作用。
2.3百鸟衣服饰的图案纹样
在百鸟衣中可以看到各种图案的组合,并且组合形式独具特色,飞禽鸟可以在下,走兽可以在上,看似不合理,但从画面表现的主要形象角度分析,便可以发现上下左右纹样都是围绕主要形象旋转的。它以设计者自我为中心,将四周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组合,打破常规,人可以上天入海,人神可以自由交往,真可谓人神杂糅,天人合一。从百鸟衣图案中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组合美:古拙、热烈、自由、干净,没有现实生活的束缚,自由又恬静。
百鸟衣中最多的纹样形态是对各种鸟图腾的描绘,原始、粗犷、豪放并充满野性,纹饰多变、形态夸张、抽象概括,极具装饰效果。图案布局多是由中心向四周展开,构图对称、协调。圆形盘旋的鸟龙纹为百鸟衣常用纹样,衣身正中的鸟龙纹刺绣如图5所示[4]。图6其四周为枫叶纹或蝴蝶纹等纹样,图案外围环绕着多层鸟纹。根据纹样的种类和大小,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有的为鸟身龙头的鸟龙纹,有的透视着身体骨架,形象古朴可爱、色彩艳丽,极具张力。摆贝式百鸟衣中戏珠鸟纹图案局部如图6所示[4],主图案和副图案不仅在形式上相互搭配,而且在纹样寓意上也相互联系。
图5衣身上的鸟身飞龙纹
图6摆贝式百鸟衣戏珠鸟纹
百鸟衣衣袖也是以鸟纹为中心图案,鸟纹有的站立,有的飞翔;有昂首向天的公鸡状,也有低头觅食的山雀;有的两眼圆睁,身躯圆壮;还有半圆形鸟身配以四足鸟形等[8](见图7[4])。
图7衣袖上的鸟纹
飘带裙上也是满绣的纹样,3~4个独立纹样组合的飘带为一组,然后循环重复。鸟纹也是各种各样,有的头上长出花枝,有的以粗犷的锯齿纹装饰脊羽、尾羽(见图8[4])。
图8摆贝式百鸟衣的飘带裙
2.4百鸟衣服饰的色彩
百鸟衣服饰的用色,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自然的矿植物原色,一种是色彩斑澜的加工色。苗人运用的色彩大都是饱和度高的艳丽色彩,使用强对比效果的色彩搭配。不同地区的服饰底色不同,如丹寨县以紫黑色亮布为底色,而榕江县摆贝村以绿色为底色。纹样的色彩搭配也不同,丹寨县的百鸟衣较雅致,黑、红色为主色,以绿、白、蓝为点缀;高隋乡和摆贝村的百鸟衣服饰,用色更为大胆,大量使用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如绿色底上用玫红、橙色点缀搭配。
苗族女性服饰因年龄、身份不同,对服饰花纹和图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一般未婚的少女衣服上多饰有色彩鲜艳的花边,已婚的中青年妇女就淡雅一些,而老年妇女以青色为主。精美的百鸟衣,体现了苗族妇女的智慧与勤劳,同时也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国人类学家莱顿认为苗绣是苗人在相对封闭状态下以一种原始、自发的精神冲动表现出的艺术。苗族人民对色彩的理解与运用,反映着他们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也是苗绣色彩令人震撼、令人着迷的主要原因。
3结语
通过对百鸟衣服饰起源及服饰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百鸟衣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及其美学原理。苗族人把对祖先的怀念转化为审美情感,寄托在服饰中,传递着苗族人的信仰和习俗,也向人们展示着苗族人的智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加入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其图案设计的构思,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杨正文.鼓藏节仪式与苗族社会组织[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
[2]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冯骥才,余未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4]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研究所.苗族纹饰[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93.
[5]周梦.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刘锋,靳志华.“鼓藏节”仪式之权力表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7]王治.图腾圣宴的遗俗——黔东南苗族牯藏节文化内涵研宄[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6.
[8]杨正文.鸟纹羽衣[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