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雀苗”考

“鸦雀苗”考

    近年来对于“鸦雀苗”这一族系的记载和研究较为不足。关于“鸦雀苗”的记载,古代典籍中,当属陈浩所著的《百苗图》①最为详细。此外,近年来,在杨庭硕教授主持下,历时六年收集整理了流播在贵州等地十个不同临摹版本的《百苗图》,著成的《百苗图抄本汇编》②一书也多有“鸦雀苗”的描述。本文拟以《百苗图抄本汇编》为研究文本,对“鸦雀苗”的来历与分布、服饰特征、经济生活特色和“鸦雀苗”与其他苗族关系这四个方面展开考证,以求教学界方家。

    一、“鸦雀苗”的来历与分布

    (一)“鸦雀苗”的来历


    “鸦雀苗”来历的记载稍早见于李宗昉《黔记》:“‘鸦雀苗’在贵阳府属,女子以白布镶胸袖裙边,最喜居山种粮为食,亲死择高山为佳壤。其言语似雀声故名鸦雀苗也。有事时在官,惟听乡老之言。”[1]由杨庭硕教授主编的《百苗图抄本汇编》第七十幅图记载:“鸦雀苗,在贵阳府属。女子以白布裹其胸前、两袖及裙边。居山,种杂粮食之。亲死,择山顶为吉壤。言语似雀声,故名‘鸦雀苗’。”[2]504前后记载相似。

    据史籍记载,苗族古代统称为“三苗”,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战国的成书《国语?楚语》记载:“三苗九黎之后也。”明代典籍记载:“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近代梁启超说:“苗族自春秋战国通称曰蛮,泰半皆苗族之裔也。”[3]可知,“苗”是一种民族统称,非特指某一民族。因此,称为某一苗族当是苗族的一个分支,“鸦雀苗”这一族当是苗族分支之一。

    据记载:“言语似雀声,故名‘鸦雀苗’。”简要概括了“鸦雀苗”这一称谓的来源。余上泗的《蛮峒竹枝词》也记载:“语音嘈杂不堪亲,结屋深山号野人;襟袖无端将素缀,怪来鸦鹊是前生。”两处记载大致意思相同,“鸦雀苗”因其语言发音或服饰颜色得名。刘锋在《百苗图疏证》中说:“单个民族的称谓形成,有的源于民族服饰,有的源于民族所属地域,有的源于本支系苗族的自称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