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装饰语言解读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审美内涵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中包含大量的图案纹样,这些种类繁多的图案纹样蕴藏着苗族先民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本文运用现代装饰语言来解读苗族蜡染图案的艺术特点,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为现代设计带来启示。

    一、贵州苗族蜡染图案造型的艺术特点

    贵州苗族蜡染图案题材丰富,纹样繁复多变,可将其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两大类,其中几何纹样主要以铜鼓纹、太阳纹、水纹等为代表;自然纹样又分为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其中自然纹样常见的有枫树纹、卷草纹、窝妥纹等,动物纹样又以蝴蝶纹、鸟纹、鱼纹等为典型代表。这一系列充满了生命活力、饱含着浓厚生殖崇拜意向的图案造型都具有平面化、理想化和趣味化的共同特点。

    (一)图案造型平面化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中的图案造型优美灵动,简洁质朴,这些图案的主体形象来源于大山里的自然物象,创作者们并非对其进行机械描摹或单一再现,而是通过简化概括的手法,运用点、线、面等基本构成元素,对自然物三维立体的客观原貌进行二维平面化的呈现。在装饰活动中,点、线、面不再是几何学上有形无意的度量代表,而是有着丰富变化和深层含义的组成依据。苗族蜡染艺术中的图案就是通过对点、线、面这些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打破、重构,在各种载体中进行变化和组合而形成变化万千的造型。例如在苗族蜡染围裙上常可以见到飞鸟与花卉组合而成的图案,俗称飞鸟展翅花展容。苗族先民们用几何形简化的方法将展翅欲飞的鸟的整体形态进行捕捉,再用直线、弧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后用以描绘鸟儿身上复杂美丽的羽毛,简洁耐看,同时用几何形与块面结合的方式对植物花卉进行简化概括。在构图上,创作者通常会将主体鸟的形象表现得比较大,花卉渐小,尽管是以平面化的方式呈现物象,却能通过主体形象与客体形成对比,在二维平面中展示出层次与空间。

    (二)图案组合理想化

    由于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中的图案造型具有平面化的特点,因此苗族人民在进行图案创作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物象客观真实原貌的束缚,继而大胆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感受,使图案组合更加理想而自由。据《苗族古歌》所记载:鱼因其快速而旺盛的生殖能力而被苗家人世代崇拜;脊宇鸟替蝴蝶孵化出了世间万物与人类,因而苗族人民对脊宇鸟充满了崇敬之情。由此,鱼和脊宇鸟常作为备受苗族人民喜爱和尊崇的代表性图腾出现在手帕、枕巾等日常生活物件中,以此表达苗族人民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图案整体以平面化的风格呈现,用简化概括的手法来造型。其中对鱼的图案呈现,多以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巧妙地将两条鱼提炼融合后置于一个平面,凭借对鱼类交配情景的形象再现揭示出这一图案的原始象征意义。在对鸟的刻画上,苗族先民则多用添加丰富的装饰手法,他们会用太阳纹饰表现鸟的眼睛,用几何纹装饰鸟的羽毛,形象简括别致。为了使图案具有视觉上的对称性与寓意上的完整性,创作者常常将空中飞的鸟、水中游的鱼、地上长的花这三种物象以一条简练流畅的实线进行整体勾边,用轮廓共生的方式将它们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使之更具秩序感与抒情性,这正是图案组合理想化的表现。


    (三)图案创意趣味化

    苗族蜡染图案的趣味化体现在它不拘一格、自由生动的创意构图中。苗族人民心中的自然物象非常自由,没有定式。在创作图案时,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相结合,从而形成各种新奇的物象组合,极富创造性。据研究发现,贵州苗族蜡染的许多图案组合,都运用了置换同构的创意方式。在现代图形设计里,置换同构是形、意之间的转换,它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在保持其原有特征的前提下,用其他近似或不相似的形替换原物某一局部形态的异常组合,虽然物形之间的结构不变,但却使图案更具有趣味性。在蜡染中,我们常见这样的图案,创作者将画面中心一朵大花的花瓣以简化的鱼形进行替换,形成花中套物的反常组合。鱼图腾在苗族人民心里被视为象征生殖繁衍的神物,用鱼形与花瓣组合为中心图形,再加以寿字边饰,既象形、又达意,蕴含了子孙繁衍、幸福长久的美好愿望。在苗族蜡染图案的设计中,置换同构的图形创意方式被广泛应用,有时,创作者会将戴着牛角头饰的人形与蝴蝶相结合,给人一种浪漫神秘的视觉感受,这是远古先民在用一种神化的手法表达他们对“蝴蝶妈妈”的崇拜。相传“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由脊宇鸟来孵化,孵化出了十二祖神,其中之一便是苗族的祖先姜央,因此“蝴蝶妈妈”被敬奉为苗族人民的始祖,手艺人在蜡染创作中常对人物面部进行概括性表现,对人物动态进行适度夸张使之与蝴蝶形象巧妙结合,再与抽象美化后的鸟形成于同一画面,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苗族先民们在表达事物特有美感的同时,还能抒发趣味横生的奇思妙想,使得这些不同寻常的图案形象,都有着别样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贵州苗族蜡染图案蕴含的形式美法则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主要集中在图案组织的结构及形式上。在每一幅蜡染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贯穿其中。从整体构图看,苗族先民一直在追求充实饱满的画面,这种构图折射出他们万事求全的淳朴观念和追求圆满的心理特点。因此,他们常用适合构图的方式来组织各种图形。适合构图是将多个造型元素进行适当变形后再按照相应的规则以协调统一、对称或均衡的方式适合在一定形态内,在这样一个限定的空间里,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要做到条理清晰、疏密得当、灵活多变,而不是仅做机械般填充。在苗族蜡染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构图,创作者将鸟和植物花卉图案做了美化变形后再重组、填充在长方形的枕巾或被面上。画面中,一对丽鸟形成上下展翅的形态,它们以平衡的组合方式呈现在载体上。平衡与对称不同,平衡是指图形中心两边形态不同、量相同或相似,它是对称的变体,比对称更灵活。在形态刻画上,这一对鸟外形相近,但内部羽毛细节的表现却富有变化,鸟的四周布满了平面化的植物花卉,这些花卉的形态各异,大花小花枝上展,整张画面构图饱满而均衡,物象造型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富有装饰韵味。还有一些包袱或者围裙上的图案,会有蝴蝶和鱼成双成对出现,它们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以完全对称的方式呈现。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称”强调两两相生的和谐之美,反映了阴阳交感,化育万物的哲学理念,让人产生悦目的审美感受。有的画面还会将窝妥纹进行变形放在构图中心,并使之与圆形的铜鼓纹相适合,代表如意团圆,再以富有节奏感的网纹与植物纹组合而形成边饰。在贵州苗族蜡染作品的画面中,各种物象的造型优美简洁,线条明快,为了体现层次感,创作者还会把一些点缀图案如小鱼、桃子、铜鼓及边饰的局部用双勾线进行刻画,使其更具条理性与韵律感。无论是何种载体,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总体特点就在于整幅画面点、线、面等元素的穿插自然有序、虚实相生,物象安排错落有致,再经过手艺人巧妙的串联都能形成一幅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优美画面。

    三、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色彩构成

    在装饰艺术中,色彩是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语言,是装饰艺术体系中的灵魂元素,它往往比图案本身更容易让人记忆和识别,它通常依附于表现主体而成为艺术作品中最直观的视觉审美感受。贵州苗族蜡染大多以蓝白两色为主,其中,多数作品是以蓝色作底,白色表形,整体呈现出清丽素雅的色彩风格。色彩是情感的象征,在艺术创作中,它不仅通过色相、明度、纯度来传达物象的特征及内涵,色彩自身也具有特定的性格及象征意义,由此给观赏者带来诸多的心理感知。蓝色属于有彩色系中波长较短的冷色色系,它内敛而深沉,能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由于蓝色是广阔的天空色,同时也是深不可测的大海色,因而它具有平静、悠远、广阔、神秘的特性,能让人心胸开阔、平静理性;白色属于无彩色系,是所有色光的总和,它明亮而纯净,能与各种颜色搭配使用,具有无限的包容性。白色明度最高,是光明、神圣、高雅的象征,具有不可侵犯性,容不得丝毫沾染。苗族蜡染艺术的色彩搭配不同于其他色彩绚丽的民间艺术品,它以素雅为美,古朴雅致的色彩是万物交融和谐的象征,蓝白两色相间搭配,互为衬托,整体给人以淳朴高雅、清新纯真的审美享受。简洁明了的色彩结合丰富饱满的画面,向人们展示着苗族先民们历代尊崇的自然轮回与繁衍生息,诉说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纯朴的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贵州苗族蜡染图案在形象创造和整体构图上都兼具了装饰设计的普遍规律,它的表现题材繁而不腻、构图满而不乱、色彩少而不空,这些生动有趣的造型、规整有序的形式、清雅质朴的色彩都源于大山里的苗族先民们千百年来日常劳作的体验和感悟,是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心得与体会,是历代艺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们无一不体现着内心深处对于美的理解、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内涵,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峰,魏洁.装饰图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鲁朴.中国蜡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3]马正荣.贵州苗族蜡染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黄蓓蓓.苗族蜡染图案审美浅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5).

    [5]王兰英.贵州苗族图案造型的装饰艺术特点研究[J].大众文艺,2015,(23).

    [6]龙惠敏.贵州民间蜡染艺术特征解析[J].大舞台,2014,(4).

    [7]郭欣欣.苗族服饰图腾图案的美学探析[D].西北大学,2010.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