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现代功用与文化传承研究

    苗族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作为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文化沉积与历史发展进程,在历史的洗礼中,形成了卓越的苗族服饰图案文化。传承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现代功用,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识与责任感,利于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地位的提升。

    一、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现代功用

    1.礼服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吸引着四方宾客,为其倾倒。广西苗族服饰分为达木、孟沙、孟漏、孟论、孟邹、孟拜、孟布等几种,分别被称作黑苗(领边与袖口均镶有丝线绣花边或苗锦花边,)、偏苗(图案以腊染或绣成为主)、白苗(头巾白底上绣红白黄蓝黑等多种花纹)、红头苗(衣领衣袖与衣边上均绣有花纹,头巾白底上绣花)、花苗(上衣全都绣上各种花纹图案,下身蜡染花纹,绑腿上绣有各种花纹或图案)、素苗(衣服外层背后绣有小方块图案)、清水苗(衣领周围绣有三条彩色图案,衣袖绣有八条不同颜色的花纹)等。女装分为生活装、盛装(喜宴、丧宴、婚嫁等),盛装由裹腿,以及刺绣方帕、刺绣围腰、绣花帕、绣花三角帕、桃花袖笼、挑花彩色飘带、彩色串色头饰九部分组成,各部分制作艺术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是对苗族故土思念与历史的铭记。通常作为当前个性化婚礼、国际宴会等的礼服设计素材。

    2.鉴赏

    苗族服饰多样(超过100多种),各地苗族服饰图案独具一格,也被曾作是穿上身上的史书、史诗、崇拜、爱情等美称;对此,苗族服饰图案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文化鉴赏价值。通过鉴赏能够提供创作灵感。

    3.赠品与纪念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物质层面的追求,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去,面对不同的审美要求,礼物赠送越来越注重特色性。饰品或工艺品等礼物,融入苗族服饰图案,更能体现礼品的精致性与馈赠的诚意。苗族文化服饰图案融入了人们的劳动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此,人们更愿意购买带有苗族服饰图案的独特纪念品,如彩色飘带是习水苗族的定情信物;对此,人们更愿意购买带有绣工精致图案的方帕、飘带等,当作示爱信号赠送或纪念。

    二、苗族服饰图案文化传承

    1.图案制作技术

    苗族人民擅长蜡染、刺绣等服饰图案制作工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能在苗族服饰制作出精美图案。随着机械化制造技术的出现,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急,对此,可将苗族服饰图案制作工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加强对民间手工艺术的宣传,在艺术院校、美校、职业技校等开设民族非遗课程,让更多年轻人学习,更好的领悟、传承图案制作工艺。

    2.图案样式

    传承各种苗族服饰图案样式,需要了解这种图案样式的意义,如袖子的凸字型围腰图案,象征着苗族故土与广阔的平原地区;图案中间刺绣花草,象征着花开富贵等寓意;图案周围镶有对称花边,主要是对图案的美化,也是对故土之情的怀念等等,唯有了解每种图案的文化意义,才能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合理应用,实现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加大研究与宣传

    应当深入苗族地区,通过文化保护部门调查研究、深入民间走访或采风等方法,了解每个苗族服饰图案背后的典故与寓意,深入挖掘图案文化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纠正大众对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错误观念。通过研究图案创作流程、手法、技巧,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跨地域、跨时间的传播,激发现代艺术设计者的爱国情怀,通过他们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设计作品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带动现代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理念。加大苗族服饰图案的宣传,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图案文化,相关部门应主动承担宣传的责任,通过举办苗族服饰展示会、图案制作比赛、文化知识讲堂等活动,拓展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宣传范围。宣传方面应从人们的需求入手,无论是物质需求或是审美需求等,继而加强人们对学习、掌握与传播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兴趣与主动性。

    三、总结

    苗族服饰图案文化作为苗族原始人民生活习俗的象征,也是历史的存根,具有礼服、艺术鉴赏等现代功用。同时图案文化凝结了苗族人民的卓越才华、智慧结晶与精神面貌,挖掘苗族服饰图案的制作工艺、图案样式等文化,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苗族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历史文化,从而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深化现代创作品的民族性、艺术性与生活性,使其能够在千篇一律的创作品独树一帜,推动我国艺术创造向着特色性、国际化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忠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71-71.

    [2]贺金连.湘西苗族服装中纹样的审美意识传承与品牌化推广探究[J].明日风尚,2017(16).

    [3]闫龙华,林丽,肖华亮,等.基于心理与生理测量的苗族服饰纹样美感研究[J].图学学报,2017,38(5):683-688.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