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苗族传统刺绣图案艺术研究
1文山州苗族概况
苗族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苗族经过5次大规模的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他们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等地。苗族刺绣是中国民族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录在服饰装饰上,透过苗族刺绣工艺服饰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说刺绣成就了苗族服饰的装饰艺术,刺绣运用的图案是苗族艺术的精髓。云南苗族人口仅次于贵州和湖南,文山州苗族占云南省苗族的80%,作为苗族一大聚居区域,这里的苗族服饰文化保存良好,刺绣工艺与苗绣工艺一脉相承,独具特色。
2苗族传统图案的起源和发展
苗族的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图画艺术来表达的。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这主要表现在苗族的刺绣图案里。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十分发达,以服饰再现历史,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它们包括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在黔东南苗族服饰里,大量使用着“蝴蝶妈妈”、“姜央射日月”、“天地”、“黄河”、“长江”、“骏马飞渡”、“江河波涛”、“平原”、“城池”、“洞庭湖”等母题图案,这些图案均记录着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
苗族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自己的宗教崇拜,各支系苗族最初只把图腾图案纹饰记录在册,以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后期由于战乱等原因,长期频繁迁移,居无定所,文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消亡,一些苗族族长就把文字画为图案传承下来,苗族的图案花纹与古苗文的失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迁移过程当中,图案的演变也随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
苗族人民结合自给自足的特点,把图案应用于现实,从材质的选择方式上也根据苗族生活特点予以采用。由于迁移原因,苗族种麻历史悠久,最佳的载体记录就选用了麻布,而恰恰因为麻布的肌理效果,使得图案呈现出强烈的肌理视觉冲击。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苗族图案用色大胆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苗族人民借鉴于大自然色彩,图案丰满对称、鲜艳亮丽,以几何写实为主,依赖于生活经验而创造。图案造型也由最初的几何图案变为反映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生活状态。后期苗族人民在图案创造过程中加入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交织心理上的意识反映,图案的变化程度就得到丰富。这些图案寄托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3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艺术象征
李泽厚教授指出,“艺术总与一定时代社会的实用功利紧密纠缠在一起,总与各种物质的(如居住、使用)或精神的(如宗教的、伦理的、政治的)需求,内容相关联。”苗族传统图案在描绘时会加入强烈的个人意识形态,最终呈现出来的元素往往是不为形象行性所约束。
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中以“十”、“口”几何对接型为主,是苗族传统图案元素中最基本的塑造,见图1。“十”与“口”几何图案代表着苗族传统图样最初呈现的效果。苗族人民把这“十”对接当作成美的转变,而后加入“口”字型相互变异与组合,也充分象征苗族后人对美的崇拜。两者在演变过程中,不断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体。两者色彩大胆对比,体现苗族后人寻求图案的统一性,见图1。当白麻载体出现之后,这个图案就作为苗族传统图案的基础一直沿用至今。后续的图案造型也以“十”、“口”形纹变异进行的创作。
图1十字刺绣
“蝴蝶纹”、“石榴花纹”是苗族传统图案中花型的代表,见图2、3。苗族人民把“蝴蝶妈妈”当作世间万物的化身,关于“蝴蝶妈妈”的图案异化更为普遍。在图案的开发过程中,苗族人民通过异化具象“蝴蝶妈妈”的造型,在其中穿插花卉植物图案相互衬托与反底,形成的图案造型复杂,工艺技术精湛,色彩丰富多彩。苗族人民围绕“蝴蝶妈妈”呈现的图案不仅表达对万物之母的感激之情,也在图案中赋予了对美好生活的崇拜。图案虽华丽复杂,却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图2蝴蝶妈妈
图3石榴花纹
苗族传统图案的基础图案包括“云草纹”、“桃花纹”、“太阳花纹”,见图4~6。从含义的定义不难体现出苗族人民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拜。
苗族传统图案直观而不简单地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在图案中寄托生活美好和希望。
图4云草纹
图5桃花纹
图6太阳花纹
4文山州苗族图案造型特征
传统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是以几何图案为主体。大致分为圆体型、方体型、涡旋纹、蜘蛛花纹。图案造型由具象图案变形为抽象,以几何体的形式出现。装饰效果随着几何体的增加和丰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造型图案流线优美,整体造型稳定感强烈,图案细节部分也追求统一的美感。图案符号形成独有的美学观念。
4.1圆体型纹样
“圆体型”造型感为圆滑流线,图案整体采用的都不是闭合的完整形态,每个曲线造型之间都留有空隙,使得整个图案有着空间上的流动性。苗族传统图案中,外围的隐形图形都是由图案本身产生的,并不是刻意为之。图案线条虽然颇为单一,但单一线条成就了不简单的造型。看似很简单的造型图案,单靠缝制做到如此实属不易,见图7。
图7圆体型纹样
4.2方体型纹样
“方体型”是文山苗族比较典型的图案造型之一。图案细节以“十”字字型为主体,外围成型图案追求稳定感。整个造型规律重复,不仅仅在小面积的图案拼接上,从色彩上也不难看出整个图案稳定感强烈,小面积的几何体图案也呈现“十”字型衬托。“方体型”的外围成型相对其它图案有着强烈的边缘化,这个图案造型见图8。
图8方体型纹样
4.3涡旋纹样
“涡旋纹”图案造型灵动,图案简单地采用重复图样。为了增加图案的衍生感,会留有曲线衬托,有时也会采用不闭合图案曲线的手法。“涡旋纹”的组合整个出现比例不多,图案运用颇少。苗族人民曾把它作为轮回寓意而记录在册,见图9。
图9涡旋纹样
4.4蜘蛛花纹
“蜘蛛花纹”是根据蜘蛛后背形态花心的纹路而演变过来的。外围的图案很像菱形延伸出的角线,代表的是花丝。“蜘蛛花纹”以斜“井”作为结合图案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两者排列组合成起伏的视觉效果。该造型被广泛运用在点缀型花边,见图10。
图10蜘蛛花纹局部
5苗族传统图案的色彩特征
苗族传统图案色彩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底色以藏青色、黑色、白色为主。挑花造型部分采用红色、黄色、绿色进行对比。小面积横条用十字格玫红色进行造型塑造,颜色变化丰富,色彩的穿插大胆明确,配色使用个性鲜明。苗族传统图案用色过程中,使用对比色最为广阔,为体现质感肌理,常采用金线来体现图案的立体感。苗族传统图案中,色彩的明度、纯度上的使用十分大胆。这与苗族传统历史息息相关,色彩沉稳热烈,十分饱和。
由于苗族传统纹样排列整齐,单体色彩整齐成小面积几何面,见图11。白色为底露色,玫红色为主体,绿色、黄色为点缀色。
图11白底反色
色彩对比强烈,外围色彩接近却用对比色加以区分。色彩运用均衡对称,纯色的使用让图案更加饱满,艳丽醒目。色彩套系细微地方采用了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使得整个图案过度非常清晰。苗族传统图案中不使用灰色系,这与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希望和自然世界的崇拜有关。整体用色颇为大胆泼辣。
6传统苗族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
文山州苗族图案艺术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审美情趣。从其可读性来看,苗族传统图案是“写在服饰上的古书”,是符号化了的民族语言;从艺术形式来看,苗族丰富绚丽的服饰是民族瑰宝。苗族传统图案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美的追求。苗族传统图案艺术的视觉表象呈现出强烈性、完整性、文化性特征,完整地体现了生活艺术化的审美观。
对于苗族图案的调研除了收集和整理图案,重点是为了现代设计师提供优秀的素材,帮助他们在现代设计中获得启示。首先,只有理解苗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点与风格,才能有效提取元素,合理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增加设计文化内涵,传递民族情结。其次,苗族传统图案用色大胆,丰富多彩。苗族传统图案色彩运用对比统一,各个色彩的调和与运用相对稳定。虽然大部分运用对比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却搭配得和谐。在色彩搭配上可予以借鉴。最后,通过研究苗族传统图案的结构形成特点,可汲取其中适当的元素,通过排列、组合、精简等手段找到图案构成规律,进行加工、创新,并运用在现代设计中[2]。
参考文献
[1]马万林.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之上衣结构解析[J].纺织报告,2018(7):51-52.
[2]秦建星.贵州松桃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6(7):98-101.
苗族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苗族经过5次大规模的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他们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等地。苗族刺绣是中国民族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录在服饰装饰上,透过苗族刺绣工艺服饰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说刺绣成就了苗族服饰的装饰艺术,刺绣运用的图案是苗族艺术的精髓。云南苗族人口仅次于贵州和湖南,文山州苗族占云南省苗族的80%,作为苗族一大聚居区域,这里的苗族服饰文化保存良好,刺绣工艺与苗绣工艺一脉相承,独具特色。
2苗族传统图案的起源和发展
苗族的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图画艺术来表达的。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这主要表现在苗族的刺绣图案里。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十分发达,以服饰再现历史,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它们包括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在黔东南苗族服饰里,大量使用着“蝴蝶妈妈”、“姜央射日月”、“天地”、“黄河”、“长江”、“骏马飞渡”、“江河波涛”、“平原”、“城池”、“洞庭湖”等母题图案,这些图案均记录着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
苗族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自己的宗教崇拜,各支系苗族最初只把图腾图案纹饰记录在册,以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后期由于战乱等原因,长期频繁迁移,居无定所,文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消亡,一些苗族族长就把文字画为图案传承下来,苗族的图案花纹与古苗文的失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迁移过程当中,图案的演变也随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
苗族人民结合自给自足的特点,把图案应用于现实,从材质的选择方式上也根据苗族生活特点予以采用。由于迁移原因,苗族种麻历史悠久,最佳的载体记录就选用了麻布,而恰恰因为麻布的肌理效果,使得图案呈现出强烈的肌理视觉冲击。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苗族图案用色大胆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苗族人民借鉴于大自然色彩,图案丰满对称、鲜艳亮丽,以几何写实为主,依赖于生活经验而创造。图案造型也由最初的几何图案变为反映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生活状态。后期苗族人民在图案创造过程中加入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交织心理上的意识反映,图案的变化程度就得到丰富。这些图案寄托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3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艺术象征
李泽厚教授指出,“艺术总与一定时代社会的实用功利紧密纠缠在一起,总与各种物质的(如居住、使用)或精神的(如宗教的、伦理的、政治的)需求,内容相关联。”苗族传统图案在描绘时会加入强烈的个人意识形态,最终呈现出来的元素往往是不为形象行性所约束。
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中以“十”、“口”几何对接型为主,是苗族传统图案元素中最基本的塑造,见图1。“十”与“口”几何图案代表着苗族传统图样最初呈现的效果。苗族人民把这“十”对接当作成美的转变,而后加入“口”字型相互变异与组合,也充分象征苗族后人对美的崇拜。两者在演变过程中,不断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体。两者色彩大胆对比,体现苗族后人寻求图案的统一性,见图1。当白麻载体出现之后,这个图案就作为苗族传统图案的基础一直沿用至今。后续的图案造型也以“十”、“口”形纹变异进行的创作。
图1十字刺绣
“蝴蝶纹”、“石榴花纹”是苗族传统图案中花型的代表,见图2、3。苗族人民把“蝴蝶妈妈”当作世间万物的化身,关于“蝴蝶妈妈”的图案异化更为普遍。在图案的开发过程中,苗族人民通过异化具象“蝴蝶妈妈”的造型,在其中穿插花卉植物图案相互衬托与反底,形成的图案造型复杂,工艺技术精湛,色彩丰富多彩。苗族人民围绕“蝴蝶妈妈”呈现的图案不仅表达对万物之母的感激之情,也在图案中赋予了对美好生活的崇拜。图案虽华丽复杂,却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图2蝴蝶妈妈
图3石榴花纹
苗族传统图案的基础图案包括“云草纹”、“桃花纹”、“太阳花纹”,见图4~6。从含义的定义不难体现出苗族人民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拜。
苗族传统图案直观而不简单地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在图案中寄托生活美好和希望。
图4云草纹
图5桃花纹
图6太阳花纹
4文山州苗族图案造型特征
传统文山州苗族传统图案是以几何图案为主体。大致分为圆体型、方体型、涡旋纹、蜘蛛花纹。图案造型由具象图案变形为抽象,以几何体的形式出现。装饰效果随着几何体的增加和丰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造型图案流线优美,整体造型稳定感强烈,图案细节部分也追求统一的美感。图案符号形成独有的美学观念。
4.1圆体型纹样
“圆体型”造型感为圆滑流线,图案整体采用的都不是闭合的完整形态,每个曲线造型之间都留有空隙,使得整个图案有着空间上的流动性。苗族传统图案中,外围的隐形图形都是由图案本身产生的,并不是刻意为之。图案线条虽然颇为单一,但单一线条成就了不简单的造型。看似很简单的造型图案,单靠缝制做到如此实属不易,见图7。
图7圆体型纹样
4.2方体型纹样
“方体型”是文山苗族比较典型的图案造型之一。图案细节以“十”字字型为主体,外围成型图案追求稳定感。整个造型规律重复,不仅仅在小面积的图案拼接上,从色彩上也不难看出整个图案稳定感强烈,小面积的几何体图案也呈现“十”字型衬托。“方体型”的外围成型相对其它图案有着强烈的边缘化,这个图案造型见图8。
图8方体型纹样
4.3涡旋纹样
“涡旋纹”图案造型灵动,图案简单地采用重复图样。为了增加图案的衍生感,会留有曲线衬托,有时也会采用不闭合图案曲线的手法。“涡旋纹”的组合整个出现比例不多,图案运用颇少。苗族人民曾把它作为轮回寓意而记录在册,见图9。
图9涡旋纹样
4.4蜘蛛花纹
“蜘蛛花纹”是根据蜘蛛后背形态花心的纹路而演变过来的。外围的图案很像菱形延伸出的角线,代表的是花丝。“蜘蛛花纹”以斜“井”作为结合图案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两者排列组合成起伏的视觉效果。该造型被广泛运用在点缀型花边,见图10。
图10蜘蛛花纹局部
5苗族传统图案的色彩特征
苗族传统图案色彩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底色以藏青色、黑色、白色为主。挑花造型部分采用红色、黄色、绿色进行对比。小面积横条用十字格玫红色进行造型塑造,颜色变化丰富,色彩的穿插大胆明确,配色使用个性鲜明。苗族传统图案用色过程中,使用对比色最为广阔,为体现质感肌理,常采用金线来体现图案的立体感。苗族传统图案中,色彩的明度、纯度上的使用十分大胆。这与苗族传统历史息息相关,色彩沉稳热烈,十分饱和。
由于苗族传统纹样排列整齐,单体色彩整齐成小面积几何面,见图11。白色为底露色,玫红色为主体,绿色、黄色为点缀色。
图11白底反色
色彩对比强烈,外围色彩接近却用对比色加以区分。色彩运用均衡对称,纯色的使用让图案更加饱满,艳丽醒目。色彩套系细微地方采用了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使得整个图案过度非常清晰。苗族传统图案中不使用灰色系,这与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希望和自然世界的崇拜有关。整体用色颇为大胆泼辣。
6传统苗族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
文山州苗族图案艺术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审美情趣。从其可读性来看,苗族传统图案是“写在服饰上的古书”,是符号化了的民族语言;从艺术形式来看,苗族丰富绚丽的服饰是民族瑰宝。苗族传统图案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美的追求。苗族传统图案艺术的视觉表象呈现出强烈性、完整性、文化性特征,完整地体现了生活艺术化的审美观。
对于苗族图案的调研除了收集和整理图案,重点是为了现代设计师提供优秀的素材,帮助他们在现代设计中获得启示。首先,只有理解苗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点与风格,才能有效提取元素,合理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增加设计文化内涵,传递民族情结。其次,苗族传统图案用色大胆,丰富多彩。苗族传统图案色彩运用对比统一,各个色彩的调和与运用相对稳定。虽然大部分运用对比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却搭配得和谐。在色彩搭配上可予以借鉴。最后,通过研究苗族传统图案的结构形成特点,可汲取其中适当的元素,通过排列、组合、精简等手段找到图案构成规律,进行加工、创新,并运用在现代设计中[2]。
参考文献
[1]马万林.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之上衣结构解析[J].纺织报告,2018(7):51-52.
[2]秦建星.贵州松桃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6(7):98-101.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