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俗文化对其早期武术发展的影响探析

    苗族武术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凝聚了苗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在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融合众多的文化元素,凸显了浓重的苗族文化特色。众所周知,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民族,民俗文化一般可认为是群众创造、共享和传承的风俗技艺生活习惯等,苗族民俗文化受宗教及巫术等影响较深,具有鲜明的仪式文化特征。通观苗族民俗文化不难发现,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等为特色的苗族原生宗教及传统巫术具有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早期苗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立足今天的文化分析视角可认为,民俗文化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文化体系,既包含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方法,也包括处理问题的基本策略。有观点认为,作为原生宗教内核鬼神崇拜不仅构筑了巫文化的原型[1],还深化了巫傩文化与中国根文化、母文化、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2]。事实上,巫术起源于宗教之前,巫术主要是动作和技艺,而宗教是信仰和崇拜,巫术统属于宗教之内[3],今天看来苗族民俗文化应是一种伟大的民族文化创造,也是一门“科学”,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早期苗族社会为人们指点迷津,肩负保障民族生存繁衍的重要使命。综观前人研究不难发现,宏观意义上的民俗文化对武术形成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但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对其早期苗族武术发展的影响依然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所以,采用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刻认识苗族武术乃至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苗族民俗文化促使武术萌芽时期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形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