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羌服羌绣特色化服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非遗羌服羌绣特色化服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发挥高校智库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向和评价依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把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羌服羌绣相结合,以 羌族文化为内涵、羌绣技艺为载体,基于羌服羌绣文化普及、课程特色教学改革、非遗羌绣技能培训和羌绣创意衍生设计的多渠道方向,积极探索羌服羌绣的特色化服装人才培养路径,加快高校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进程。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依托省级示范建设羌族服饰及羌绣保护与研发项目,开展融合非遗文化羌服羌绣教育的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教育教学、师资与科研优势,在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展非遗特色化 人才培养,以羌族文化为内涵、羌绣技艺为载体,以羌服羌绣文化普及通识教育、专业特色教学改革、第二课堂非遗的技能培训与创意设计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匠师结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塑造心智健康、德文兼备的专业 人才。

    1 非遗特色化是高校服装人才培养亟待开垦的一片领土

    随着10余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非遗文化的人才培养成为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不少服装类综合院校及服装专业尝试过各种形式非遗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非遗特色化的 服装人才培养,但始终没有建立完整完善的教育教学路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