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族服饰的历史变革与文化阐释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的十六字箴言,提倡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这对传统汉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同样适用。服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史料反映了人类在过去生活中的服装面貌、服装观念及服装的发展状况,它是人类服装文化的载体[2]。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确立传统汉族服饰的基本形制及服饰礼仪制度,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服饰文化,丰富传统汉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服饰文化格局。
1传统汉族服饰的历史变革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3]传统汉族服饰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时期,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春秋战国时形成完整的衣冠体系,是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清,以汉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服装形制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的深衣,宽衣博带,讲究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礼仪制度。传统汉族服饰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完整的汉民族服饰文化体系。
1.1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诸侯争霸,战乱不断。赵国在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他诸国军事争霸中屡屡失利,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并赢得霸权,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史称“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包含“胡服”、“骑射”两部分,为顺应兵种和战争的需要,效仿胡人窄衣短袖,长裤革靴的服装形式,改下裳而着裤,代替汉人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汉族服装形式。胡服骑射使赵国在军事战争中取得一系列胜利,改变了赵国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次服饰改革是非汉民族服装大举进入中原的事件,推动了汉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服饰交流,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偏见,增强了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