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服饰中惜物致用思想探析
客家先民历尽艰辛,流离颠沛,南迁来到客地最大的困难是生存问题,最先考虑维持的也是生存问题,因此,围绕生存展开的生产劳动是以实用为最高标准。客家先民面临客地环境资源匮乏的客观条件,在造物过程中遵循敬天、惜物、致用、节用、巧用的理念,传承了中原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体现了客家先民的劳动智慧。据清光绪二十四年吴宗焯修、温仲和纂《嘉应州志》卷八《礼俗》记录:“嘉应风俗,质实勤俭”。“中上人家妇女,纺织,缝纫,粗衣,薄粧,以贞淑相尚。至村乡妇妪,槌髻、短裳,任田园诸务,而甘淡泊,服勤劳,其天性也”。从现有的客家服饰实物中,可以看到客家人始终遵循惜物节俭、尊重自然、物尽其用的造物思想,将巧妙的工艺应用在服装制作中,形成客家服饰文化独特的亮点。
1 形制宽松,善于拼接
客家服饰形制上沿袭中原服饰,宽松肥大,平面十字结构的裁剪方式,由于布料的尺寸限制以及节省布料的原因,常用异材拼接的裁剪手法,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追求实用和惜物致用的精神。
以具有代表性的大襟衫和大裆裤为例,这种宽松的结构有以下的两点优势。
1.1普适性
宽松的结构对于各种体形的人和各类活动都有高度的适应性,在裁剪的时候不必非常准确地量身即可制作,无论高矮胖瘦都有较大的弹性,据说常有一家人同穿一件衣服,甚至好的衣服代代相传的现象,由此可见客家人节俭的生活方式。
大襟衫裁片上没有任何打褶或立体结构,衣身宽大不显露身体曲线;同理,大裆裤宽松的结构,无论胖瘦都可以穿着,孕妇也可以随着身材变化而调整。大裆裤腰围十分宽大以达到身材的宽容度,以宽松低档达到方便活动的目的,裤头用柔软舒适的面料制作,裤管一般无装饰,裤口略窄及脚踝。穿着时须在腰围处将宽大的裤头折叠至适合腰围的尺寸,再以腰带系缚打结,腰带一般以折双缝合成中空管状腰带,在管状腰带下端打结即可兼作钱包。
1.2通风凉爽
粤东气候高温潮湿,宽松的衣着通风凉爽,而且大多数面料是较粗糙的棉麻粗纱,宽大的结构不易与皮肤摩擦,穿着更为舒适。大裆裤宽大的裤裆除了方便活动之外,还有卫生保健的优点。日本学者吉见于1943年对中国台湾客家大裆裤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研究结果:因中国台湾地区夏季高温湿热,流汗多,冬天气候阴冷,所以为了下半身的卫生通风和适当保护腹部和腰部,宽松的裤子是最理想的穿着。同时称赞这种裁剪结构形式是聪明、不浪费、又制作简单的最简易服装构成案例[1]。从礼制上讲,宽松的结构符合客家妇女行不露臀,坐不露股的规范。
2因材施制,异材拼接
2.1接袖方式
限于布幅宽度制约和节俭的原则,接袖是必然结果,接襟是惜物节俭的变通方式。据梅州客侨博物馆魏金华先生收藏的土布,其宽度较小,一般为39.0~51.0cm。这是因为当时木制家用织布机的尺寸较小,所以生产的布料宽度也较小。裁剪制作时作为左右两片接缝,再利用余下的布边做拼接的袖子、内襟等,接襟、短襟排布方式如图1所示。内襟多采用短襟形式,以达到节省布料的目的,有些内襟有剪接的形式,甚至由2~3块布料组成,充分体现物尽其用的思想。客家服饰的形制是贯穿着以前后中心线为中轴,以肩线为水平连裁的十字形结构[2],这种十字平面裁剪的方式,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设计,最大利用了布料,减少浪费,形制简约大方,与极简主义风格中少即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1排布方式
2.2异材拼接
异材拼接的手法在制作中较为常见,由于礼服类用料较为高档昂贵,为节省布料,常在里布部分用较为低廉的布料,以节衣和反折拼接袖子为例,虽然节省的布料不多,但可将客家妇女惜物节俭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如图2是梅州客侨博物馆收藏的二色异材质剪接大襟长袍(节衣),其衣长105.0cm,宽126.8cm,内襟分段,上段为白棉布、下段为湖绿丝质提花布料,基本形制为立领,胁衩。节衣是客家人根据中原的男子长袍马褂改制成的[3],节衣作为客家人节省布料的特殊结构,其做法是将两种不同材质的布料剪接缝制成一件长袍,接袖示意图如图3所示。因上半身被外褂遮住因此改用普通廉价的棉布剪接,露出的外褂则以材质较佳的丝质面料制作,长袍加外褂整体穿着上看不出有剪接的痕迹,以达到不影响外观又节俭的目的,体现了客家妇女的智慧。此外,拼接袖子也是异材拼接的常用方法,在许多梅州客家丝质大襟衫藏品中,袖子反折部位特别剪接其他棉布等廉价的布料,以达到节省丝质面料的目的,另外反折后别上别针,就可以形成口袋,方便日常藏放手巾等物品,有些梅州客家服饰的袖子别针还镶上成精美的装饰,既有实用功能又美观。
图2二色异材质剪接大襟长袍(节衣)
图3 接袖示意图
2.3年节布纽换铜扣
客家大襟衫的扣子是一大特色,在缝制衣服时,并没有直接缝上金属扣子,而只是缝扣绊以应场合需求而更换不同的扣子。客家服饰扣子一般用布条梱扎的结布纽扣,采用直布扣的形式,扣绊长短为清代较长随后逐渐变短。富贵人家亦有使用金、银、铜等金属扣子。许多客家妇女在日常活动和过节时穿同一件衣服,在重要的节庆时,则换上精美的银质或鎏金铜扣子,就成了正式礼服。大襟衫虽然有5对扣子,但是通常金属扣只做3对,用于颔下及胸前襟头上的两对扣子,至于腋下及肋边的地方,因为隐藏不易被看见,所以大多没有使用贵重的金属扣子,而是直接用布条打结做成的布纽。客侨博物馆馆藏的鎏金铜扣如图4所示。
图4 鎏金铜扣
客家服饰在工艺结构设计中,应用了零浪费的平面裁剪方式和异材拼接手法,对现代设计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结构方面改良服装的功能和寿命,增加服装适用的场合和使用周期。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增加服装结构的功能,如可拆卸的领子和袖子设计,一衣多穿的设计等;二是提高工艺技巧,优化排版及省道转移等技巧,最大程度节省材料的浪费[4]。在追求服装穿着舒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闲置衣物,延长穿着周期,做到物尽其用。
3用料天然,因地制宜
客家服饰的布料和染料多取当地盛产的作物为原料,取之天然,因地制宜。客家地区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据清康熙三十年《程乡县志》卷一“舆地志·风俗”记载:“布之属,为葛布,为苎麻布,为麻布,为蕉布,为天蚕绸,为土棉布”。可见客家服饰多用本地产的棉布和麻布做衣服,就地取材,经济实惠的同时又结实耐穿。客家妇女不但纺纱织布,还发展了一些染织刺绣工艺,用蓝靛、榔薯、山茹,加上辅料糖油、纯碱、大灰、水胶等,可将布染成深蓝、浅蓝、黑色、青色等[4]。植物染料比化学染料更环保天然,而且有防虫蛀的功效,不易产生皮肤过敏,穿用寿命相对更长,深受客家人欢迎。
在客家服饰藏品分析过程中,麻布蓝衫耐穿,便宜又舒适,粤东地区气候炎热,质地结实耐洗,耐磨吸汗的棉布,最适合日常劳作的人穿着。大襟衫上的颜色大多数为蓝、黑两种,平常外出时穿蓝色,下田工作时穿黑色,年长的妇女也多穿黑色,其特点是不怕脏、耐洗,而且不华丽妖艳。做大襟衫的布料主要有士林蓝布、普通布蓝布以及青布3种。取之天然的材料,体现了客家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也符合当代绿色设计与生态设计的设计观念。
4色彩简约,以素为美
客家服饰色彩的选择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因为客家人民具有朴素、勤劳、节俭、深沉、恋乡的民性,含蓄朴素的色彩是其民性的表现。客观原因为客家人南迁客地山区后,自然环境的改变对其色彩选择的限制,如粤东地区多用本地产的蓝靛,就地取材进行染色,同时还有由蓝色演变出来的青、黑色等。
客家常服少见艳丽的色彩,仅在新娘嫁衣和儿童服饰中用华丽的色彩和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其中红色运用较多,可见色彩的运用带有祈吉的目的。儿童服饰色彩较丰富鲜明,以红、米黄、浅蓝、白等颜色为主,其中多用红色的原因是认为红色有前程辉煌的寓意,让儿童穿红色服饰,表达了对儿童未来的期盼。客家妇女常服色彩简约,一般年轻女性的服装色彩较浅,开襟边的镶滚条变化较多,老年款式则较少变化。可见客家妇女把服饰装饰功能放在次要地位,注重实用性。
5结束语
客家服饰的形制、材料、色彩处处体现着惜物节俭的理念,诠释着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惜物致用造物观念,与现代提倡的绿色设计理念是一致的。惜物思想在造物过程中不仅表现为材料和工艺的节俭,也是符合生态美学的综合表现,这种造物思想是客家先民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围绕生存和实用的主题,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民族智慧与才能的体现。以客家服饰作为常服的老人悉皆老去,现已无人穿着,但是这种惜物致用的绿色理念,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惜物致用理念在时装3要素上的应用,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惠美.蓝衫与女红[M].中国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台湾客家研究中心筹备处,2006.
[2]秦萌.时尚产品中绿色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7.
[3]胡小平,周婧.广东客家服饰纹样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8(2):1-3.
[4]胡小平,徐嘉慧.广东梅州客家童帽的分析与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8(3):1-4.
1 形制宽松,善于拼接
客家服饰形制上沿袭中原服饰,宽松肥大,平面十字结构的裁剪方式,由于布料的尺寸限制以及节省布料的原因,常用异材拼接的裁剪手法,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追求实用和惜物致用的精神。
以具有代表性的大襟衫和大裆裤为例,这种宽松的结构有以下的两点优势。
1.1普适性
宽松的结构对于各种体形的人和各类活动都有高度的适应性,在裁剪的时候不必非常准确地量身即可制作,无论高矮胖瘦都有较大的弹性,据说常有一家人同穿一件衣服,甚至好的衣服代代相传的现象,由此可见客家人节俭的生活方式。
大襟衫裁片上没有任何打褶或立体结构,衣身宽大不显露身体曲线;同理,大裆裤宽松的结构,无论胖瘦都可以穿着,孕妇也可以随着身材变化而调整。大裆裤腰围十分宽大以达到身材的宽容度,以宽松低档达到方便活动的目的,裤头用柔软舒适的面料制作,裤管一般无装饰,裤口略窄及脚踝。穿着时须在腰围处将宽大的裤头折叠至适合腰围的尺寸,再以腰带系缚打结,腰带一般以折双缝合成中空管状腰带,在管状腰带下端打结即可兼作钱包。
1.2通风凉爽
粤东气候高温潮湿,宽松的衣着通风凉爽,而且大多数面料是较粗糙的棉麻粗纱,宽大的结构不易与皮肤摩擦,穿着更为舒适。大裆裤宽大的裤裆除了方便活动之外,还有卫生保健的优点。日本学者吉见于1943年对中国台湾客家大裆裤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研究结果:因中国台湾地区夏季高温湿热,流汗多,冬天气候阴冷,所以为了下半身的卫生通风和适当保护腹部和腰部,宽松的裤子是最理想的穿着。同时称赞这种裁剪结构形式是聪明、不浪费、又制作简单的最简易服装构成案例[1]。从礼制上讲,宽松的结构符合客家妇女行不露臀,坐不露股的规范。
2因材施制,异材拼接
2.1接袖方式
限于布幅宽度制约和节俭的原则,接袖是必然结果,接襟是惜物节俭的变通方式。据梅州客侨博物馆魏金华先生收藏的土布,其宽度较小,一般为39.0~51.0cm。这是因为当时木制家用织布机的尺寸较小,所以生产的布料宽度也较小。裁剪制作时作为左右两片接缝,再利用余下的布边做拼接的袖子、内襟等,接襟、短襟排布方式如图1所示。内襟多采用短襟形式,以达到节省布料的目的,有些内襟有剪接的形式,甚至由2~3块布料组成,充分体现物尽其用的思想。客家服饰的形制是贯穿着以前后中心线为中轴,以肩线为水平连裁的十字形结构[2],这种十字平面裁剪的方式,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设计,最大利用了布料,减少浪费,形制简约大方,与极简主义风格中少即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1排布方式
2.2异材拼接
异材拼接的手法在制作中较为常见,由于礼服类用料较为高档昂贵,为节省布料,常在里布部分用较为低廉的布料,以节衣和反折拼接袖子为例,虽然节省的布料不多,但可将客家妇女惜物节俭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如图2是梅州客侨博物馆收藏的二色异材质剪接大襟长袍(节衣),其衣长105.0cm,宽126.8cm,内襟分段,上段为白棉布、下段为湖绿丝质提花布料,基本形制为立领,胁衩。节衣是客家人根据中原的男子长袍马褂改制成的[3],节衣作为客家人节省布料的特殊结构,其做法是将两种不同材质的布料剪接缝制成一件长袍,接袖示意图如图3所示。因上半身被外褂遮住因此改用普通廉价的棉布剪接,露出的外褂则以材质较佳的丝质面料制作,长袍加外褂整体穿着上看不出有剪接的痕迹,以达到不影响外观又节俭的目的,体现了客家妇女的智慧。此外,拼接袖子也是异材拼接的常用方法,在许多梅州客家丝质大襟衫藏品中,袖子反折部位特别剪接其他棉布等廉价的布料,以达到节省丝质面料的目的,另外反折后别上别针,就可以形成口袋,方便日常藏放手巾等物品,有些梅州客家服饰的袖子别针还镶上成精美的装饰,既有实用功能又美观。
图2二色异材质剪接大襟长袍(节衣)
图3 接袖示意图
2.3年节布纽换铜扣
客家大襟衫的扣子是一大特色,在缝制衣服时,并没有直接缝上金属扣子,而只是缝扣绊以应场合需求而更换不同的扣子。客家服饰扣子一般用布条梱扎的结布纽扣,采用直布扣的形式,扣绊长短为清代较长随后逐渐变短。富贵人家亦有使用金、银、铜等金属扣子。许多客家妇女在日常活动和过节时穿同一件衣服,在重要的节庆时,则换上精美的银质或鎏金铜扣子,就成了正式礼服。大襟衫虽然有5对扣子,但是通常金属扣只做3对,用于颔下及胸前襟头上的两对扣子,至于腋下及肋边的地方,因为隐藏不易被看见,所以大多没有使用贵重的金属扣子,而是直接用布条打结做成的布纽。客侨博物馆馆藏的鎏金铜扣如图4所示。
图4 鎏金铜扣
客家服饰在工艺结构设计中,应用了零浪费的平面裁剪方式和异材拼接手法,对现代设计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结构方面改良服装的功能和寿命,增加服装适用的场合和使用周期。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增加服装结构的功能,如可拆卸的领子和袖子设计,一衣多穿的设计等;二是提高工艺技巧,优化排版及省道转移等技巧,最大程度节省材料的浪费[4]。在追求服装穿着舒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闲置衣物,延长穿着周期,做到物尽其用。
3用料天然,因地制宜
客家服饰的布料和染料多取当地盛产的作物为原料,取之天然,因地制宜。客家地区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据清康熙三十年《程乡县志》卷一“舆地志·风俗”记载:“布之属,为葛布,为苎麻布,为麻布,为蕉布,为天蚕绸,为土棉布”。可见客家服饰多用本地产的棉布和麻布做衣服,就地取材,经济实惠的同时又结实耐穿。客家妇女不但纺纱织布,还发展了一些染织刺绣工艺,用蓝靛、榔薯、山茹,加上辅料糖油、纯碱、大灰、水胶等,可将布染成深蓝、浅蓝、黑色、青色等[4]。植物染料比化学染料更环保天然,而且有防虫蛀的功效,不易产生皮肤过敏,穿用寿命相对更长,深受客家人欢迎。
在客家服饰藏品分析过程中,麻布蓝衫耐穿,便宜又舒适,粤东地区气候炎热,质地结实耐洗,耐磨吸汗的棉布,最适合日常劳作的人穿着。大襟衫上的颜色大多数为蓝、黑两种,平常外出时穿蓝色,下田工作时穿黑色,年长的妇女也多穿黑色,其特点是不怕脏、耐洗,而且不华丽妖艳。做大襟衫的布料主要有士林蓝布、普通布蓝布以及青布3种。取之天然的材料,体现了客家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也符合当代绿色设计与生态设计的设计观念。
4色彩简约,以素为美
客家服饰色彩的选择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因为客家人民具有朴素、勤劳、节俭、深沉、恋乡的民性,含蓄朴素的色彩是其民性的表现。客观原因为客家人南迁客地山区后,自然环境的改变对其色彩选择的限制,如粤东地区多用本地产的蓝靛,就地取材进行染色,同时还有由蓝色演变出来的青、黑色等。
客家常服少见艳丽的色彩,仅在新娘嫁衣和儿童服饰中用华丽的色彩和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其中红色运用较多,可见色彩的运用带有祈吉的目的。儿童服饰色彩较丰富鲜明,以红、米黄、浅蓝、白等颜色为主,其中多用红色的原因是认为红色有前程辉煌的寓意,让儿童穿红色服饰,表达了对儿童未来的期盼。客家妇女常服色彩简约,一般年轻女性的服装色彩较浅,开襟边的镶滚条变化较多,老年款式则较少变化。可见客家妇女把服饰装饰功能放在次要地位,注重实用性。
5结束语
客家服饰的形制、材料、色彩处处体现着惜物节俭的理念,诠释着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惜物致用造物观念,与现代提倡的绿色设计理念是一致的。惜物思想在造物过程中不仅表现为材料和工艺的节俭,也是符合生态美学的综合表现,这种造物思想是客家先民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围绕生存和实用的主题,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民族智慧与才能的体现。以客家服饰作为常服的老人悉皆老去,现已无人穿着,但是这种惜物致用的绿色理念,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惜物致用理念在时装3要素上的应用,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惠美.蓝衫与女红[M].中国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台湾客家研究中心筹备处,2006.
[2]秦萌.时尚产品中绿色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7.
[3]胡小平,周婧.广东客家服饰纹样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8(2):1-3.
[4]胡小平,徐嘉慧.广东梅州客家童帽的分析与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8(3):1-4.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