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简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简

  摘要: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为每一次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不同民族因素的资源和动力。汉民族对异族服饰文化的态度既有和平往来时期的主动接受,也有异族入侵时期的被动接受到逐渐吸收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汉族人民根据本民族习俗和衣着习惯采撷外来服饰中的菁英部分,使传统服饰在造型、功能等方面融汇了多彩的异族因子,形成了多元性、胡汉交融的特色,这是一个由激烈碰撞、慢慢影响到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多元共存、交互辉映的情形,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原地区为主的汉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必然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受到了来自北方、西域等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上至冠戴、发式,下至裙、裤和鞋袜等,均不同程度的羼入了民族因素,可以说中国服装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与多元民族文化特别是胡文化的浸入密切相关,它们为中国传统服饰长盛不衰和多元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犹如林语堂所说: “有一种新血统的混入,必有一次文化的繁荣”[1]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文献比较具有代表性有: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等著作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服饰进行了研究,视野宏阔。《论唐代受胡文化影响的舞与服》[3]等论文从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进行断代式的专题研究; 也有少数学者从服饰流变与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论文《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民族文化因素》[4]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就是各时期民族文化不断渗透的结果,是各民族服饰的融合体; 而《从民族交融看中国传统服饰的流变》[5]一文则阐述了民族交融中服饰所展现的个性和形成的范式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胡服骑射———中华服饰文化的首次变革

 

  “胡服”,即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为上褶下裤之服装,其具体形制上为短衣、左祍、长裤、革靴,衣身紧窄,便于骑射和活动。这和商周以来“上衣下裳”分体制及春秋战国出现的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汉族传统服饰截然不同。史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对汉族传统服饰的影响始于赵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