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之服饰文化
苗族自远古时代始,历经五次大规模的历史大迁移,到如今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与其他民族形成大杂处小聚居的格局。在大杂处小聚居格局下,苗族人民除了保存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如今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而苗族服饰就是这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历史变迁
苗族服饰的变迁如同苗族的其它文化变迁一样受到内因和外因的驱动。
苗族服饰变迁的内因主要是由于纺织工艺的改进,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渗透。内因导致的苗族服饰变迁是自发的、自觉的,总体进度呈现渐进的或者是局部增减的态势。清乾隆年间“缉木叶以为上服,衣短裙”①,至清道光年间的“男女衣俱尚青。女工纺织、善染……”②充分说明纺织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对服饰变迁的影响。有关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渗透,黔南职方纪中有“男服汉装,女仍苗制”③的記载,在此记载了道光丁未年间(1847年)青苗男、女服饰之差异——男汉女苗,也表达了当时苗族服饰文化向汉族服饰文化之趋同——男胜于女。
苗族服饰变迁的外因主要是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政令或者统治民族的强制同化政策。因外因导致的苗族服饰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被迫性或强制性:纵观中国历史,不乏有以改装易发来达到统治之目的,如清朝的“剃发留头”;据史记,自嘉庆元年始,湘西、黔东“红苗”地区“男皆剃发,衣帽悉仿汉人,惟项带银圈一二圈……近城女苗闲学汉装”,到清末民初,该地区的男装苗服几乎难寻踪迹,女装也日渐“满服”化。服饰色彩由过去的尚红到“青布裹头,衣尚青布”之“少妇多用浅蓝,亦名月蓝”。民国时期,杨森任贵州省主席时委派官吏、动员学校学生在道路上设卡强制“剪发换带”。除了政府强制以外还有苗族内部精英所提倡的服制改革,如道光年间的苗族举人、黔西州学政杨学沛对娄江、偶里等地区倡导涉及到婚姻、乡规和服饰的改革。这个改革主要针对妇女:上装衣做矮领,袖长及腕,腰宽大,衣长及臀,右衽大襟,两侧开叉,布扣,束蓝或绿色宽腰带;下装改褶裙为筒裤;衣料颜色不限④。此次改革对苗族服饰影响较大,现在的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服饰与这时的服饰已经非常接近了。
在内因和外因两者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再加上苗族人民居住的地域环境、地理位置、支系等诸多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苗族服饰形制,由于在民族服饰的变迁史大都呈现男快女缓的态势,因此,苗族女性也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者,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进行阐述。
二、服饰特点
杨正文在《苗族服饰文化》一书中阐述到:从服饰结构、装饰部位及穿着方式等形成的风格看,苗族女装可分为14型77式,凤凰松桃式是苗族女装湘西型中的一个分支。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主要分布在湖南凤凰县的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区和贵州松桃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凤凰县三江镇的苗族女装为主要参考标的。从地理位置分布、服饰结构形制和乡土风俗等来看,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服饰穿着者当属于湘西黔东支系,其语言为苗语湘西西部土语。
(一)款式造型特点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为三件套:右衽偏襟上衣,筒裤和胸兜。
右衽偏襟上衣前片衣身呈左右不对称、右边开合结构,左前襟掩向右腋系扣,右襟掩敷于内,衣长盖臀;后衣身左右对称结构,背中有中缝;衣领为矮圆包领;沿矮圆包领和右衽偏襟造型外围有圆形肩部及偏襟饰花、嵌条镶边装饰,偏襟饰边一般不绣花只嵌条镶边装饰,在领肩部有少量饰花装饰却嵌条镶边装饰;两侧开衩至腋下腰部位置;衣袖为连身结构,袖口宽大却有宽饰边,与领肩部云肩装饰手法相同;下摆呈直线型;采用一字布盘扣扣紧,衣领处和右襟上方均为一字盘扣一对外加两个母扣(将与胸兜银饰公扣相扣),侧缝开衩处一字盘扣三对,上方一对呈向斜后上方连接。
筒裤为左右前后对称结构,裤长至踝骨;裤口肥大呈直筒型;腰部拼花色采用单层或双层面料,亦呈直筒状,在腰部系布条扣紧腰部;脚口有饰边装饰,与上衣袖口的装饰手法形式均相同。
胸兜为左右对称结构,银饰丰富,长齐至上衣下摆,上宽(腋下)略窄于衣身相同部位,下宽(下摆)略大于上衣下摆,一般采用黑色面料,绣花较多,除绣花外还多挂银饰进行点缀;后系布条用于固定,胸兜正中上方有银饰挂钩(或布扣)将与上衣连接固定。
(二)银饰造型特点
银饰是凤凰松桃式女盛装必不可少的配件,根据装饰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头部银饰、颈部银饰、胸部银饰、手部银饰和其它银饰。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头部银饰有银帽(又称接龙帽,在“接龙”等重大仪式中穿戴),其造型别致,先在厚布壳的帽坯上钉银薄片(帽较高,一般在帽的下半截),然后再以银制的凤凰、蝴蝶、鱼、牡丹、菊、桂花等虫鸟花卉,系在银丝的上端并配以彩色流苏,连缀成一朵朵银花,满植于帽银薄片之上,稍作晃动便栩栩如生,势若欲飞之状。银皮表面,有的镀金,有的着彩,闪烁生辉,美观悦目。帽沿吊银飞蝶花苞,用水银泡子联成网状,长齐眉宇⑤。
颈部银饰对与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头部银饰而已更为普遍,除女装使用外,很多男人也有使用。该式主要以项圈使用较多,盛装时有将羊角圈、扁圈、盘圈一起佩戴。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的胸部银饰主要通过胸兜呈现。其造型为上部边沿呈半圆形的方块银片,表面以压模工艺雕刻有最上层的双凤朝阳,中层的团花和下层的手挨手大耳半身舞人像。两个凸角钻孔,以布条穿之挂在胸前,正好与布胸兜刺绣的上部梯形头巾重合。
(三)纹饰造型特点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纹饰主要以折枝花和龙凤、喜鹊等为主要装饰主题,并主要运用平绣、织锦工艺技术对服饰进行纹样装饰,在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中常见平绣的折枝花卉与织锦的几何纹饰就是共生一隅,其技艺显得十分成熟。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的龙纹变化繁多,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想象任意加上牛头、凤头、鱼身、鸟身、虫足甚至花草。鱼纹也是经常出现的纹饰,使用中常以写实性为主,一般与荷花、莲子等配在一起。鸟纹是使用最广的、造型最丰富的纹饰,常出现在衣饰、裤脚绣、胸兜绣、印染和蜡染中,造型多为平面剪影式、写实性的比较多,常与折枝花卉等配成图纹。蝴蝶纹则主要使用在衣服衽边、裤脚、衣肩、腰等部位的挑花或者刺绣上,与折枝花卉图案连成一体,体现“蝶恋花”的主题。
(四)服饰色彩特点
湘西型凤凰松桃式苗族女装在明清两代“著衣尚红”,但自乾隆年间以后,“尚红”风俗难觅,这也许与在清王朝实施“改土归流”以后,作为红色燃料的汞为国家垄断,导致价格攀升,于是他们便开始成为“尚蓝”者。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凤凰松桃式女装以蓝色为主,镶以藏青或者黑色。
注释:
①田雯编.黔书 2[M].商务印书馆.
②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 全[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4.
③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 全[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4:19.
④⑤杨正文著.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22,156.
参考文献:
[1]李德龙著.黔南苗蛮图说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戴荭.苗族银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4]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