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北宋的跨海大桥,堪称古代桥梁状元,千年不垮归功于这种动物

我国的造桥也格外发达,在古时有赵州桥,卢沟桥,他们既美观又耐用,即使存在上百年也依然有着独特的风姿。在现代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桥已经不计其数。跨海大桥陆续修建,为海上的交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洛阳有中国最早的跨海大桥,那就是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的入海口,修建于北宋时期,至今已经有900年的历史了。他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桥。在当时是广东和福建商人的的必经之路。

泉州与洛阳相隔千里,为什么会取名洛阳桥呢?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唐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中原人被迫南迁,便在泉州安了家。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养殖技术,觉得这里非常像自己的老家洛阳,这座桥因此而得名。

洛阳桥修建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渡船,但江水凶猛,常常有人失去生命。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前提下,泉州太守蔡襄却带领了智慧的劳动人民完成了我国最早的海港大石桥。其中筏形桥基和牡蛎加固法为世界桥梁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是在江中抛下一些大石块,在江底形成一道矮石大堤。再从上面建筑船形桥基,这样的形状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在抛下石块后,新的问题又到来了。每个石块都是单独存在,无法保证桥梁的稳固性。这时候蔡襄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运用牡蛎。这是当地比较常见的软体动物,附着力极强无缝不插。他下面一层壳会牢牢的粘在石头上,上面的壳用于保护自己的身体。它的壳用尖利的铲子都很难清理干净。有的甚至可以与石块一起掉下。而且有着很强的繁殖力。正是利用了牡蛎的这种特性,石堤上的每一块石头都紧密的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洛阳桥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费了6年时间才竣工。共1200米长,桥的两边有精美的扶栏,还有石狮子石塔和石庭作为装饰,两端有石人守护。桥的两端分别栽着700棵松树,夏季从未感受到一丝的酷热。每一块石板都静静的诉说着近千年的故事。站在桥上可以看到泉州的十景之一,洛阳潮声。那种浪涛如雪涌般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调。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