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蜡染、编织民间技艺大展示 50名草根“大师”九岭古村“打擂台”

湛蓝的高空徜徉着几朵白云,重峦叠嶂更添十分翠色。与晴朗的天气相应和的,是紫云自治县火花镇九岭村中心广场上人们高涨的热情。

9月7日,2017年紫云自治县“巾帼心向党——助力脱贫攻坚大比武”民族民间手工技能大赛在古村寨九岭隆重举行。大赛由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主办,设置刺绣、蜡染、剪纸、编织四个比赛项目,50名来自紫云当地板当、猴场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苗族、布依族民间“高手”同台竞“指尖技艺”。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陈德国在比赛前致辞。

比赛现场,选手们均身着自己民族的服饰,胸前戴着参赛证,意气风发。编织类赛区一隅,50多岁的布依族选手罗洪林正专心致志地编织着一个葫芦套。贴着葫芦的表面,十几根细长的竹片在罗洪林手里经过飞快地按压、收压,不一会儿,半个葫芦已经“穿”上了别具一格的镂空竹“外套”。

来到刺绣类赛区,一扎、一挑、一拉,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被杨春妹利落地重复了数十下,一片翠绿的叶子已经初具雏形。与村寨里传统刺绣不同的是,杨春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改良——花纹图案简约化,不再绣满整块布而是有留白,注意配色的协调性,作品也多元化,括桌布、胸针、手包等,更趋于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县领导给参赛选手加油鼓劲

今年,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宣传推广,杨春妹改良制作的床单、被套、服饰等,除了得到省内外客户的肯定,还卖到了台湾、英国。这样的成效更增加了杨春妹的信心:“做刺绣不仅能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还能让我们妇女姐妹每个月增收1000多元,太有意义了。”杨春妹说,这样的改变得益于近年来“锦绣计划”的实施,各类手工技能大赛的舞台、对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宣传与推广,以及相关培训讲座的启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和机会,让更多人的人知道我们的技艺,也让我们找到了改进的方式,才能做出更多受大家欢迎的东西。”

面对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业内专家,也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李东海感慨道:“传统手工艺真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而比赛的意义,就在于调动更多人参与进来的积极性,有了展示的舞台和沟通交流的平台,才能得到外界的反馈来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从而形成更大的市场。”“从2015年实施锦绣计划以来,我县共有 236名妇女通过指尖技艺脱贫,仅2016年全县妇女在锦绣计划一项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

评委李东海与选手交流作品创作感悟

站在刺绣类赛区,紫云自治县妇联主席蒲翠英信心满满地介绍,火花镇在2015年以前,通过摸底从事手工艺生产的妇女有24人,这两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民间自发的传帮带,如今从业人员达389人。“近年来,我县把‘锦绣计划’作为落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使之成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同奔小康的有效载体,带动广大妇女及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精准扶贫。”在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陈德国说,现在当地的广大妇女正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指尖技艺’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巾帼路”。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