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戴香袋子

  在武都,香袋子又叫香包、荷包等,佩戴香袋子是端午节特别流行的一种习俗。香袋子胎体用棉花缝制,内装花椒、白芷、川穹、松香等香料,有的用五彩丝线缠成,有的用碎布缝成,有的用五彩绸缎做面料。以缝、绣、锁、编、挑等手法巧饰图案,并配套晶莹彩珠装饰的长穗,显得高雅华贵、光彩照人。在平时,人们也喜欢在床头、书案头、镜框、相框、箱框、锁子上挂上绣工精细、造型奇异的香袋子,因内装得料,置于屋内则满室溢香,佩在胸前则香气扑鼻,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是流行于武都等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佩戴香袋子的习俗,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那时候叫做“香缨”,是女子成年结婚后佩戴在头上的一种饰物。因香袋子里装有香料,带来清香,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连达官显贵们也佩戴,以示高贵和儒雅。

  戴香袋子颇有讲究。成年人戴是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佩戴桃子、苹果、荷花、石榴、如意、自己的属相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多子多福。给小孩多佩戴飞禽走兽的,用以辟邪,如虎、龙、鸡、神人等。未婚男青年佩戴香袋子最有讲究,一般是春心萌动的少女送给情郎的定情之物,因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之所系,所以美丽多情的姑娘会花足够多的时间来精细地缝制小小的香袋。送给情郎的香袋子一般都绣有“双喜同心”、“丹凤戏牡丹”、“必定如意”等吉祥的纹饰,以此来直白或委婉表达相思、爱慕之情。也有直接做成绣球模样的,把彩绣球“抛”给情郎,表达以心相许并白头偕老的愿望。

  武都香袋子这一小小的民间工艺品,从物质价值和经济价值上而言,都不贵重,也不珍稀,但它集中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这一小小的物件可以看到民间平凡而朴实的生活中孕育着的文化,可以感受到民间大众的精神追求和理念。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