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可以如此美艳动人,原来是有这些秘诀在其中!
从前,云南文山有一个美丽的苗族姑娘沫沫,沫沫非常喜欢不同色彩的东西,她对衣服上的均一色彩并不满足。
总是想着在裙子上做出各种不同的各样的图案来,但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又实在太费时费力,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有一天,沫沫看着一簇簇的鲜花发楞,然后在沉思中渐渐睡着了。梦中有一位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一个有无数的奇花异草,蝶舞蜂忙的百花园中。姑娘在花园中看得入了迷,连蜜蜂都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然后等到她醒了过来,低头一看,蜜蜂正从她的衣裙上飞走,而她的衣裙上却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看起来非常奇怪。
沫沫把衣裙拿到她们平常染衣服的,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着要重新把衣裙染回以前的样子。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当沫沫取出衣裙的时候,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奇迹的出现了一朵一朵美丽的白花!
沫沫立即就去找来蜂蜡,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蜡花图案,然后在放进靛蓝染液中去,最后再用沸水熔掉蜂蜡。她意想的结果也出现了,在布面上出现了用树枝画出的白花图案,染缸中居然也染出了印花布。这样一来,可把沫沫乐坏了。
渐渐的,沫沫染在衣裙上的蜡花图案也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了。寨子里的人们看到沫沫的图案都非常喜欢,纷纷来到她家观看她染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样子,再各自回到自家里照着沫沫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各种不一的花布来。这也成了苗族蜡染的起源,从此,蜡染技术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各民族间流传开了。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蜡染其实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再放进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蜡熔化后就出现因蜡的保护而产生的白花。
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苗族蜡染又分“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
文山县的苗族蜡染技艺,也成为了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