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瑶族文化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瑰宝。瑶族最有特色的有声文化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瑶族金锣舞。它不仅是瑶族文化的一种张力美,更是瑶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民间活动。那么,今天就浅谈一下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
金锣舞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
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体现了当地瑶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的全过程。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舞时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也可将金锣吊于竹架或木杈上,金锣离地面约为一米五左右,以求不妨碍动作为准。
由于瑶族多居住在高山上,长期生活、劳动在山地使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如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时,必须抬高脚步,脚尖用力,以及腰部扭摆并含胸等,这此习惯,舞蹈动作里的“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都有体现。
狂放的金锣舞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张力和艺术的美。现在,金锣舞不但是村里农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项目,还成了田东县重大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金锣舞在当地十分受欢迎,在其发源地梅林村,男女老少都会跳,是瑶山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田东人民喜爱的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节目。
1985年,该舞蹈被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科研重点项目组列为开发项目。1992年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2006年,参加首届百色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获得二等奖。
到目前,参加县内外大大小小演出近100场。2010年,自治区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名录,田东的瑶族金锣舞和瑶族唢呐名列其中。目前,田东正在把瑶族金锣舞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名录。
近日,百色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召开2012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田东县瑶族金锣舞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项目”,该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阮桂陆获瑶族金锣舞先进传承人,祥周镇仑圩村廖启忠获壮族排歌先进传承人。
2012年,该县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文化部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支持和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据悉,田东瑶族金锣舞、壮族排歌和瑶族唢呐已取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瑶族金锣舞、壮族排歌已着手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