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灿烂的白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颗明珠,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就拿白族的民居建筑来说,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景观,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筑布局都体现出明显的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去看看白族民居吧。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
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白族民居的功能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着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
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建筑材料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民居的布局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民居的装饰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