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仡佬族的居住形式

作者:桂婷

仡佬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因此住房形式与平常我们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仡佬族的民居住房一般分作三间,中间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两间者,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厨房……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的民居形式。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仡佬族的居住形式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上最为古老的一个民族,有人认为它是“古夜郎”的后裔。仡佬族大多住在山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岩旮旯。”

仡佬族先民的民居形式,以“干栏”为特色。见于《魏书·僚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又见于《新唐书·南蛮传》:“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溪蛮丛笑》记:“仡佬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杉叶覆屋。”《黔南苗蛮图说》记仡佬“所居屋去地数尺,架以巨木,上覆杉叶。”

1949年以前,贫苦的仡佬族有住岩洞的,有在树上搭棚巢居的,还有用小树树编成三角形的“千脚棚”,以及把“千脚棚”架在矮小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