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

作者:桂婷

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那么,关于普米族的历史族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普米族文化一起去了解关于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吧。

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

牦牛种说
最早从史料学的角度对“西番(普米)”进行考证的是方国瑜先生。方先生在《彝族史稿》中认为:“自岷江上游地区偏西南而下经大渡河至金沙江地带,古时居住着属于羌人的许多部落,其中徙笮(牦牛夷)为西番人(今称普米或藏族)先民。”后又在附说中提出分布在今越嶲、冕宁、石棉和峨边、马边之地的“勿邓、两林和董蛮、虚恨诸部为西番族”一观点与学术界商榷。

马曜先生在《云南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中依据史料《后汉书?西羌传》中有关“牦牛种”的记载,认为“今西昌山有牦牛山,自来是以普米(西番)族为主的分布地区,且‘越嶲羌’又称‘髦牛种’则‘越嶲羌’中也有一部分藏族和普米族。”

何耀华先生在《川西南藏族史初探》一文中依据史料《太平寰宇记》“通望县有故牦牛城”,“阳台县、台登县郡旄牛故县地”认为早在两汉时期,旄牛夷就已聚居在今冕宁至盐源的广大地区。又结合《新唐书?南蛮传》和樊绰《云南志》中有关东蛮的记载,认为“普米族源于秦、汉时代之牦牛羌,唐、宋时期为勿邓、两林、丰琶诸部众多自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为西番的一个主要支系。今天云南兰坪、丽江、维西、宁蒗等县之普米族是宋、元时期西番众多支系中向南流徙进入滇西北地区的那一部分发展而来的。”

蒙默先生在谈及“东蛮故地与元明清东蛮故地的西番”时引用了方国瑜先生“筰人为西番先民”的观点,并又略作补充论证。蒙先生结合近世民族调查与清代文献《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和嘉庆《四川通志?土司志》,认为史籍所载四川西部的西番或番族其内涵是相当复杂的。分布在今四川西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带的藏族;居住在茂汶地区的羌族以及云南丽江、兰坪、永胜一带的普米族其先民都是西番人。

格勒在论述“氐羌南迁与普米族”时结合普米族的传说和文献记载中关于牦牛种羌南迁路线以及普米语语言分布区域同考古发现的氐羌文化———石棺葬分布地点进行对照,认为“普米族是祖先牦牛种羌从甘青一带南迁时,经过横断山区南北流向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进入越嶲或滇西地区。”

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

白狼羌说
任乃强先生在其著作《羌族源流探索》中,从历史地理和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探索羌族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其它民族的关系。在论述“羌族的形成”时,结合史料《后汉书?筰都夷传》、《三国志?张嶷传》和《西羌传》中有关白狼部落的记载,认为“康区(旧西康省和西藏昌都专区)的古代民族和滇北部分民族(古宗、么些、普米)可能就是古羌人的遗裔,其中‘白狼槃木’即今普米族。”

刘尧汉、陈久金在《汉代“白狼夷”的族属新探》一文中运用语言学和民族学田野调查中一些资料,认为藏缅语族中只有分布在四川甘洛、越西、冕宁、盐源、木里及云南宁蒗县的西番人具有“布朗咪(咪意为人)”的称呼。并结合《旧唐书?西南蛮?东女国》和元代周致中《异域志》中有关“白狼夷”、“布朗”的记载,认为“羌族、彝族、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都与汉代‘白狼夷’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但西番人是汉代‘白狼夷’的嫡系遗属。”

邓文峰、陈宗祥在《‘白狼歌’研究评述》一文中认为,将《白狼歌》的本语与羌语支的普米玉姆土话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普米就是‘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国’的‘槃木’”。

普米族学者杨照辉先生在“《白狼歌》辨析”中结合自己多年在滇西北、川西南地区对普米族语言的考查,从语言特点和社会习俗方面对“白狼歌”及其族属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论证。他认为“白狼歌”中反映的“白狼夷”恰是普米族先民的来源。

严汝娴、王树五在论述“白狼王国的子孙”时在方国瑜先生“徙笮为西番人先民”以及任乃强和蒙默两位先生“笮为普米先民”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普米族的旧称‘西番’,可以追溯到东汉的‘白狼夷’,以白狼王唐菆为首的部落联盟,正是普米族形成较稳定的族体的基础。”

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

党项羌说
尤中先生在其著作《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对“西番”形成的时代和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尤先生认为“辽宋时期,自黄河上游两岸往南,沿大渡河南流段以西地带,普米族做为‘西番’中的一部分,与一部分羌人、吐蕃人相杂居。直到明朝时期,西番的这种分布状况仍然基本上古今一致。

除云南西徼外的那部分西番是13世纪中叶随蒙古兵南下的而外,其他部分则为自辽宋以来便居于原地。”“清代的西番是一个近亲集体,有共同的名称及经济文化生活的某些共同之处,是一个还不曾完全稳定的民族集体,仍处在分化与重组的过程之中。

直到20世纪中期,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盐源、木里一带的‘西番’,依其意愿而称普米藏族;四川冕宁的原‘西番’自称‘拍米依’,实为‘普米’之音异写,却加入了藏族;青海和川西北的原‘西番’都分别加入了其他民族。”

对普米的族属问题,尤先生认为“西宁、河州、岷州的西番,是隋、唐时期的党项羌的后裔。天全六番招讨司辖境内的西番,元时期亦仍称为羌。宁番卫的西番当为汉代牦牛种越嶲羌中的一部分,1253年随忽必烈征大理国的蒙古军进入云南的,则当为甘、青地带原党项羌中的一部分。”即认为党项羌是云南境内的“西番”的先民。

藏人说
吕振羽先生在《中国民族简史》一书中将“西番”归入唐古特族群之中(唐古特,中国文献称之为羌,元称唐古特,清称为“西番”)。林惠祥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中认为:“‘西番’住西康省及四川西部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或谓属羌之遗属,通常谓属藏族。

此二说亦无甚冲突,因羌与藏实有密切的关系,并非并不相同之两民族,且‘西番’介居两者之间即类于羌亦类于藏,可视为两者的混合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