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端午饰物避邪

  端午辟恶的习俗还有以饰物禳除灾祥,它表现在人们佩戴和家门装饰两方面。
  门饰禳毒之物主要是艾,枟荆楚岁时记枠说:“采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有药用价值,以艾草所束人形悬门上,可把守门户,辟除毒气。明代门饰艾人仍旧,还有艾虎,如嘉靖枟萧山县志枠记载:“端午,是日家供艾及菖蒲于香案,或悬艾人、艾虎于门。”
  崇祯广东枟肇庆府志枠记载端午“缚于门艾虎”。有的地方门上同时悬有艾虎与符箓。如弘治枟太仓州志枠记载该日“门悬艾虎或贴丹书符”。嘉靖浙江枟山阴县志枠说端阳日:“仍悬艾虎及彩符,云以祛邪恶。”还有插艾旗的,嘉靖枟石埭县志枠说:“插艾。端午各家门庭插之,以为艾旗迎福。”也有插艾叶于门的,万历枟贵州通志枠:“黎明插艾叶于门,以禳沴气。”艾之外,门饰菖蒲也比较普遍,崇祯枟海澄县志枠:“端午日,昔人取艾悬户,而菖蒲泛酒,今令艾与蒲共悬之,谓蒲似剑也。”蒲剑与艾虎搭配饰门也就构成了一种形式,嘉靖枟罗田县志枠:“端午悬蒲剑、艾虎。”菖蒲和艾是最流行的门饰之物,一些地区还门饰其他植物。枟闽书枠记载端午:“有则采楝木叶插之,谓可禁蚊;有则采桃叶插之,谓可辟疫,有则采菖藤悬户外,谓可禁蛇。”还有插柳枝的,万历枟建阳县志枠:
  “五日,缚艾人悬蒲桃、柳枝于门。”北方亦有记载,万历沁州枟沁源县志枠记载五月五日“悬艾虎于门庭”。崇祯山西枟霨州志枠说天中节“悬艾虎”。
  汉代有门饰印五色桃木板辟邪吓鬼之俗,如枟后汉书·礼仪志中枠所记:“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傩)止恶气。”“五色印”后世演化为道教符图等,明代门上有贴符之俗,如枟帝京景物略枠:“家各悬五雷符。”万历枟嘉兴府志枠:“端午,家悬神符,瓶插葵艾。”崇祯枟常熟县志枠讲端午“门楣多贴灵符”。也有门饰道家张天师画像的,如嘉靖河南枟太康县志枠:“悬天师像,书门对,采艾枝插门两旁。”
  端午节人们在身上要佩戴一些饰物。汉代流行以五色丝系臂的习俗,枟艺文类聚枠卷四引枟风俗通义枠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生病瘟,亦因屈原。”还说以五彩丝臂叫做长命缕,又名续命缕、辟兵僧、五色缕、朱索等,并解释道:“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以五色丝系臂在明代端午节盛行,崇祯山西枟霨州志枠说天中节“挂续命缕、辟兵符”。将挂续命缕与辟兵符并列,或许是由于这里地处长城边陲一带,战事较多,所以强调辟兵。有的地方头上戴符,如弘治枟太仓州志枠记载该日“幼稚多以彩绒系符牌悬于髻”。崇祯广东枟肇庆府志枠记载端午“男女戴朱书篆符曰辟邪”。万历枟扬州府志枠:“臂系五色丝即续命缕也。”弘治枟温州府志枠:“童子以五色线系臂,名曰长命缕。”或者将五色丝线称为“百岁索”,即长命百岁之意,嘉靖枟清宛县志枠讲:“以色丝系小儿颈腕,名为百岁索。”索也可套在脖子上。枟帝京景物略枠将这种系颈之索称之为“端午索”:“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百岁索”往往称为“百索”,万历枟建阳县志枠:“小儿系百索,谓能辟邪,即长命缕也。”万历沁州枟沁源县志枠记载五月五日“民间系花索于手足”。
  南方人还有佩“健人”的。万历枟秀水县志枠:“妇女制缯为人形佩之,曰健人。”
  艾虎、茧虎也是佩戴之物,嘉靖枟萧山县志枠说:“女子以茧作龙虎,少长皆佩之,欲如龙虎之健。”万历枟会稽县志枠:“佩则用艾虎及彩符,云以辟恶。”香袋也是佩戴之物,万历枟新昌县志枠:“佩香囊艾虎。”万历枟儋州志枠:“男妇系香袋,儿女彩索缠臂。”端午戴符者也不少,如万历枟扬州府志枠:“儿女佩丹符。”万历枟和州志枠:“小儿佩寿源道符。”嘉靖枟太仓州志枠:“若道士所送画符,必粘之墙壁;其丹书小符,儿女皆佩之,以为辟邪。”弘治枟将乐县志枠:“其男女幼者戴赤灵符。”这些佩戴符的,有的干脆将符缝在衣服上,如嘉靖枟萧山县志枠就说端午“绣符缀衣”。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衣饰辟恶还有其图形,如枟明宫史枠火集说“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嘉靖陕西枟平凉府志枠记载有“画五毒”习俗。
  端午头饰也是一项习俗。枟帝京景物略枠说:“簪佩各小纸符,簪或五毒、五瑞花草。”所记很有概括性,小纸符与佩戴符属同一类型之物。所谓五毒,枟宛署杂记枠记载:“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至于瑞花草,往往是指石榴花。一些方志记载了头簪之物,嘉靖枟真阳县志枠:“簪艾叶榴花。”正德枟姑苏志枠:
  “长者簪艾叶、榴花以辟邪。”嘉靖枟太仓州志枠:“又取蚕茧剪虎簪于鬓,儿女辈以彩绒结符牌簪之,更为工巧。”这些方志的记载与枟宛署杂记枠所说大致相符。枟太仓州志枠中有簪茧虎记载,而枟闽书枠所引枟漳州志枠说:“以茧作虎子,贴额。”看来茧虎在端午习俗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朝廷在端午有赏赐京官饰物之举。赐有宫扇,竹骨纸面,俱画羽毛;彩绦一条,五色线编成,须头作虎形;彩杖二根,长尺许,五色线缠绕;艾虎二幅,纸方尺许,俱画虎并百脚诸毒虫。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