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仙女节”是什么时候?怒族“仙女节”是为了纪念谁诞生的?
作者:林林
农历三月十五这一天,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怒族传统“仙女节”如约而至,让地处西南边陲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特别是嘎哇嘎普雪山脚下的丙中洛镇和相隔数十公里的捧当乡沸腾了。身着怒族、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服装的村民们汇聚一堂,踏歌起舞,共庆盛会。仙女下凡落在哪?落在人神共居的丙中洛。丙中洛镇地处怒江峡谷深处,地势开阔,地形地貌奇特,气候温和多雨,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多种少数民族和谐共居,这里三教并存,中西方文化交汇,被称为怒江大峡谷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世代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他们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他们自娱自乐,尽情狂欢,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怒族“仙女节”又叫“鲜花节”、“乃仍节”,是当地怒族为纪念令人敬仰的怒族祖先阿茸姑娘而流传下来的。2006年,“仙女节”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转眼,丙中洛镇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仙女节”,节日的到来,让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得以挖掘传承,也擦亮了民族特色文化这张靓丽名片。4月20日,早上9点,放晴的丙中洛镇格外美丽。笔者抛弃温暖的被窝,一醒来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四处游走,跟着满是笑脸的村民们这里看演出,那里跳锅庄,嗨了一整天,深刻体会到“今年的日子里今天最好,今天的日子里这哈最好”的丰富内涵,也看到一张张让节日氛围永葆活力的面庞,还有历经历史长河冲刷而依旧绚烂多姿的民族色彩。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