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苗族的跳场活动?跳场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3月24日至26日,为期3天的苗族文化节暨苗族跳场活动,在乌当区石头寨隆重举行。来自贵阳市花溪区和清镇市等周边十里八乡的15000多名苗族同胞参加了此次盛会。苗族同胞们敲击铜鼓、吹奏芦笙、载歌载舞庆祝此次苗族文化节。
大量传统手工艺完整保存
石头寨是一个苗族自然村寨,位于贵阳市以东14公里,全寨200多户,其中95%的村民为苗族。该寨历史颇为久远,信仰、丧葬等文化极具特色,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刺绣、银饰、服饰、芦笙、唢呐、大号等传统手工艺。
跳场活动是集祭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文化,于2014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阳市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走进云锦村石头寨看到,在苗王刘朝发的带领下,大家正忙着筹备跳场活动。
今年52岁的刘朝发,是苗寨里的第48代苗王。20多年前,其父将苗王的身份传给了他。从那时起,除了学习各种祭司仪事,了解本族历史渊源、跳场的来历外,但凡村子里谁家遇到红白喜事,都由他主持相关事仪。
零距离感受民俗传承
跳场是以男女对歌、苗族同胞认亲家、找配偶、赛舞、赛芦笙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也可以说是苗族的“情人节”。按传统习俗,跳场共3天,即踩场、正场和扫场。在踩场前,记者跟随苗王一行前往赵家庄“砍旗杆”,这是进行踩场时最为重要的一环。
刘朝发介绍,在竹子生长的地方,选择一截最好的竹子作为“旗杆”,砍取之前,要祭祀竹神。随后,将作为“旗杆”的“竹子”运送至跳场。
踩场要举行踩场仪式。首先在寨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苗王燃烛点香、烧钱化纸,祭奠他们的祖先卢德朗,敬奉天地神明。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苗族老人在场中央“插”下一截“竹子”,竹子顶端挂一面红布长幡,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开场时,鸣铁炮三响,随之鞭炮声、芦笙唢呐声齐鸣,童男童女随乐曲绕着“旗杆”起舞,乐曲、人影相互交织,将活动推向高潮。
“每年跳场还有夜晚专场,参加活动的人数太多,寨上接待能力有限,只有将床铺让给老人,跳场组的成员和所有到夜场游玩的年轻人必须待天亮才能回家。”龚昌友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十多年来,他一直是寨子跳场组委会的骨干成员。